、完善证据制度、改进审判管理改革审判组织等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渐消除了司法体制内部支撑调解的制度规范,这种改革近年来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进一步加大,最初仅仅基于社会对司法 年版,第373页。 [2]参见李荣棣、唐德华著《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载自《法学研究》1981年第5期。 [3]参见李浩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81.html -
了解详情
某些要求或者同意对方提出的某些要求。保密原则一方面要求调解人不得把这些信息告知委托其调解的法院,另一方面也要求调解人不得把这些信息泄露给其他人。调解人不得向法院告知相关 调解组织之间转移所需的时间。由于这种形式的委托调解符合民事诉讼中的两便原则,因此,它既容易为法院所认同,又为当事人所欢迎。 2.在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0.html -
了解详情
强的话题,人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逐步增强,政府也鼓励纠纷者诉诸法院。为了提高民事诉讼中审判地位,避免造成审判与调解的对立,1991年的《民事 选择的争议解决方式(ADR)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惊动了中国法学界。人们意识到,仅仅依靠调解通过纠纷一方放弃实体利益,谋求稳定的社会秩序不行;但如果仅仅依靠严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8.html -
了解详情
律悖反在这里暴露无遗。 另外,调解的制度化倾向也是非正式实践(theinformalpractice)[20]的规则化的要求。非正式实践在民事诉讼中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主要 ,对当事人自治的主导地位构成极大的挑战。在此,我们不禁要问,调解在强制性特征方面还能走多远?可不可以回过头来向脱离法律轨道的完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5.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法律适用》2010年第6期 【关键词】诉调对接;对调解协议;司法审查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相互衔接或其体系化 效力这两个方面。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与我国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以及经司法审查所做出的确认调解协议的决定最相接近的,可以说就是诉讼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84.html -
了解详情
,适合作为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工作方式,而不宜作为《行政诉讼法》确立的诉讼制度。 (二)诉讼法意义上的和解是当事人自主行为,难以反映法院的职能作用 章 的弊端,则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 (1)强行调解,以判压调的现象在1980年代后期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客观存在。但是,今非昔比,随着当事人权利意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5.html -
了解详情
在选择法律权利救济途径面前难以适从,而且容易导致法院在刑附民审判工作中对被害人合法权利不能全面保护。由于从2004年开始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 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形成专门针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对上述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予以明确,为刑事法官开展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60.html -
了解详情
的独立性为其逻辑前提。[11]在当今中国,构建一个与立案、调解、审理程序相衔接的审前程序,已成为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的一个重要任务。从总体上看,审前程序 评论》(2008年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21]姚晟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6.html -
了解详情
的既判力展开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法院调解与既判力的内涵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所谓法院调解, 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据某些特殊理由否定先前和解的效力。例如,未依法记录和解、缺乏诉讼和解要件、和解违反法律禁令(《民法典》第134条)、对和解基础存在共同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78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适用》2005年第5期 【关键词】调解真实原则;质疑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 构成和解的要件包括:1.当事人之间存在纷争;2.双方让步解决纠纷;3.和解参加人具有诉讼能力与代理资格,经特别授权或委托;4.在和解期日、口头辩论期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