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有错误要求复议、提请复核;以及人民法院对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而提起的自诉案件的审判;检察机关内部制约,纠正错误不起诉决定的活动。这种救济途径,是对 七日以内提出要求为宜。 (3)被不起诉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及其完善 被不起诉人和被害人都是刑事案件的当事人,从法律的公正性出发,在自我救济方面法律应使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52.html -
了解详情
又一个法律白条现象:那就是本来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原则上对所有的刑事案件(而不光是死刑案件)都应当开庭审理,[2]但实践 的法官,载《检察日报》2005年6月15日。 [26] 参见祁胜辉:中国死刑案件中的量刑,2005年12月北京死刑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 作者:刘仁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83.html -
了解详情
会确实不致危害社会。我们知道,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刑事诉讼的基本任务,而发现事实真相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5]即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处理结果需建立在事实的基础 制度才不至于被扼杀。试想,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所推广的刑事和解、量刑规范化等制度,哪一项不是制度创新的结果?若这些制度在萌芽、试行阶段就因为于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67.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公共财产。陆某秘密窃取该车,一则排除了权利人人民法院对财物的支配权,二来也有遵从轿车的用法进行利用、处分的意思。因此,应当认定陆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9页。 〔4 〕《新西兰刑事法典》,于志刚、赵书鸿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和解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首先,在对刑事和解案件的处理,不管是停止追诉,还是减免刑罚,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刑事和解作为犯罪处置的一种方式来考察的 在犯罪嫌疑人认识到自己行为错误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的情形下,如果严格依照其客观危害及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定罪量刑,而不考虑其事后悔罪态度及是否采取补救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99.html -
了解详情
,由此在保障人权方面必然存在制度性不足,所以犯罪构成理论总体上是对控方有利的,这使得刑事案件控诉容易而辩护困难。⑵还有学者认为,由于传统范式将定罪看作 《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通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发挥其应有功能。刑法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机能主要是通过限制刑罚权(包括立法权和司法权)而实现的。作为被指控为有罪的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又称犯罪 。第三,被告人和检察机关及公诉人之间所形成的刑事法律关系,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和被害人行使控告权,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被告人则有义务依据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83.html -
了解详情
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尽量预防和减少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而且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如湖南省石门县通过推行四长(乡长、村委会主任、 归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这样,我们就可以逐步地达到完全废除死刑的目的,而这是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5] 三、调整观念,与时俱进,对刑事政策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9.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意旨,依法、科学适用缓刑,既是落实缓刑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考量人民法院刑事司法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对轻微刑事犯罪分子采用缓刑等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对促进 考量标准 (一)从审查完的犯罪情节来考量。犯罪情节不仅反映了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更关系到对其的量刑标准。任何一名被告人犯罪,其主观恶性程度通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94.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的被告人,并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而在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实践中,在许多情况下,被告人虽然供述了其他同案犯,但很多是小名或外号,有的虽知 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死亡赔偿金属于精神损害抚慰金。2002年最高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