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的条件,法官有时还会命令犯罪嫌疑人不得与被害人联系{5}。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将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规定为羁押的替代性措施,但是该法第56条和 增设强制起诉制度,为被害人不服侦查机关撤案决定提供救济。[10] 第二,增设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撤案制度,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0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形成一定的标准。有实证分析报告指出,附条件逮捕的适用对象应限于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但实践中并没有严格遵守此项规定。据统计,若以可能判处 学者指出,对于证据不足而不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并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51条关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条件规定,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嫌重大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44.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超过30件的只有10.5%,甚至有4.2%的律师从没办过刑事案件。[50]侦查阶段的律师帮助,无论法定权利设定多么广泛,也无论制度设计是多么 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96页。 [24]如允许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代为申请取保候审、允许律师对办案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申请变更、制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06.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监督手段受限。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进一步细化普通轻微刑事案件的逮捕标准,二是要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健全配套机制,三是完善有条件逮捕制度,增强捕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能与北京人享受同等取保候审的条件。 实践中,对于情节轻微、认罪态度好、悔罪态度明确的案件,检察机关往往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感化、挽救的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53.html -
了解详情
名规定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同时在《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一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 权深厚的制度传统,相对法官审查决定机制,检察官审查决定既能够产生权力制衡效果,同时更加符合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因此采取检察机关审查为主,人民法院复查辅助的混合式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41.html -
了解详情
77条、人民检察院《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86条以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115条、第116条对此又做出了 款之规定,对于违反法定义务,情节严重的被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能够予以逮捕。然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典》第51条之规定,适用取保候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0.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监督手段受限。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进一步细化普通轻微刑事案件的逮捕标准,二是要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健全配套机制,三是完善有条件逮捕制度,增强捕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能与北京人享受同等取保候审的条件。 实践中,对于情节轻微、认罪态度好、悔罪态度明确的案件,检察机关往往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感化、挽救的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21.html -
了解详情
时候是发回重审,有的时候是发回撤诉。刑事诉讼不仅可以往前进,还可以往回退,到这个时候,犯罪嫌疑人和家属要求变成取保候审的话,或者提出一个救济的话,往往会陷入一 本身的规定,向谁申诉?向谁申请解除羁押?向谁申请变更为取保候审呢?在实践中往往变成了这个案件在哪个阶段,由谁控制掌握,就向谁申请。在侦查阶段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00.html -
了解详情
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并未硬性规定缓刑执行地范围。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范》中则规定,缓刑考验期间,由罪犯居住地的派出所考查。居住地与 候审的间接推动 据笔者统计,A区法院2015年度判处缓刑案件中,有80%以上的被告人在侦查阶段被取保候审,只有不到20%的被告人在侦查阶段是被执行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55.html -
了解详情
的沟通联系,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机制,确保侦查监督部门和审查起诉部门能够掌握案件的全程动态,把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落到实处。 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必须增强羁押替代措施的多样性和可行性。 我国羁押的替代性措施有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把监视居住定位于逮捕的替代性措施,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4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