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实施紧急避险。但是,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某种非法目的,故意地实施某种行为而引起危险发生,并以此为借口实行避险行为以实现其非法目的的,不能成立紧急避险[ 1 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笔者并不奢望用一个单一的方法来处理构造不一的所有自招危险情形,拟在分析自招危险的不同类型基础上,具体类型具体解决。具体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80.html -
了解详情
然而,如果限制其速度,则不能使其发挥出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作用。根据被允许的危险理论,重新认识、评价,确立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作为高速交通工具地位,成为刑法学术界和司法实务 在多人协力为某一目的,且有一定组织性、并在合理分担各自应当注意危险义务的领域内的事故处理时,确认有无过失责任以及责任分担。第三,信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17.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客体)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法益所造成的侵害或者危险,它是衡量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前提,没有对法益造成侵害或者威胁的行为, 犯,但是,为什么却没有被列人上述犯罪之内呢?如果行为人采用决水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的方式杀人的话,法律岂不是只能束手无策?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78.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是事后所查明的、行为时客观存在的事实。[④] 3 .必须注意理论上所说的危险判断和司法实践中有关未遂犯的处罚范围并不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刑法中的未遂犯的 的性质、方法、后果等客观情节之外,还要求必须考虑行为人的故意、过失、动机、目的等主观方面的情况,即将行为人的主观要素作为影响行为的客观危险的变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8.html -
了解详情
第125条规定:损坏铁道、灯塔,或者以其他方法导致火车、电车、索道车、公共汽车、船舶或者航空器的交通发生危险的,处二年以上有期惩役;第128条 犯罪得逞,得逞与否关键在于犯罪人的主观意志是否满足。按照通说,如果仅仅出现某种危险状态就是既遂,那么其后出现的实际危害后果又如何评价?行为人当天夜里破坏了铁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2.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被告人陈家因酒驾致两人死亡、一人重伤,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受害人家属提出607.8万元的民事赔偿要求。目前案件审理正在进行中 的发生,让公众对于醉驾深恶痛绝,也让《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增加了一个新罪名“危险驾驶罪”,对醉驾行为一律入罪。试想,如果去年就有了这一罪名,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326.html -
了解详情
从犯罪类型的角度进行分类设置,而是通过缩减因果关系归责限制的方法诠释危险理论。[ii] 抽象危险犯的存在具有强烈的目标价值驱动。从法益保护的角度 上市公司特定有价证券的,构成内幕交易罪。[xvi] 笔者认为,我国刑法有必要根据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模式设定内幕交易罪,确保证券期货交易的公正、公平、公开运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72.html -
了解详情
。但对乙定什么罪?有三种看法,一是定交通肇事罪;二是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是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且不论这种思维方式的对错,这里 ,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相应的犯罪构成,例如Frisch认为 ,被害者如果有意识的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危险行为中,则行为人不具有注意义务违反性,因而不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其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22.html -
了解详情
,酒后驾驶、服用禁药后驾驶、严重超速、飙车、闯红灯等致伤的,以危险驾驶罪处1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死的处1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我国目前的 ,对醉驾引起的交通肇事应当严惩。 3、应区分醉驾引起的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不同。 驾驶机动交通工具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行为人在醉酒驾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297.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要严重。在不少国家, 即便是对尚未造成危害结果的危险驾驶行为, 都予以严厉的刑罚制裁。例如, 德国刑法典第316 条规定, 只要是在 严惩频繁发生的恶性交通肇事犯罪,司法机关已经在考虑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处置肇事者。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可以判处死刑的极其严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