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明文规定,在审查起诉和法庭审理阶段,则表现为实务上的惯例。无论如何,供述义务是中国刑事被追诉者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项客观存在的义务 进行讯问时保持沉默、拒绝回答或如实回答。对于有关身份情况的问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拒绝回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作虚假回答。由于自己的作证而可能成为刑事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39.html -
了解详情
供述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零口供规则的实行,排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这种法定的证据,这是与我国法律相违背的。(2)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 1):81. [7] 林常茵.少年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调查与思考[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1):75-76. [8]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出“沉默权”制度,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询问享有沉默的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只有嫌疑人自动放弃沉默权作出的供述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我认为应当原则上不排除品格证据适用——如果凭一般经验判断这些品格证据有助于证明被告人作案的动机、作案的手段、作案的可能性等问题的话。但如品格证据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制裁。4?记忆差异引起前后口供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表现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做书面供证与当庭供述在主要事实、情节上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其不想 甚至是完全丧失原有记忆,或是使用相同的手段,在大致相同的地点多次作案,对每次犯罪记忆不清晰所致。三、完善口供证据效力之对策笔者认为,完善口供证据效力,执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3.html -
了解详情
无罪供述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零口供规则的实行,排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这种法定的证据,这是与我国法律相违背的。(2)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 ,(1):81.[7]林常茵。少年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调查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1):75-76.[8]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9.html -
了解详情
就成为十分正常。在中国古代社会,审讯时为获取口供可以依法刑讯。刑讯是获取被告人口供的法定手段,使刑讯制度化。所谓“锤杵之下,何求不得”,就是对于通过刑讯 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也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既然如此,又何必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回答呢?周:这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1.html -
了解详情
的惟一根据,从而侦查终结、移送起诉和审判,是一种危险的做法。因为被告人或证人一旦改口,案件必然卡壳,诉讼程序必然走回头路。大量的实践已经证实,以口供 语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也作了类似的规定。过于倚重犯罪嫌疑人口供和各种人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51.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目标国家设立刑事诉讼程序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发现实体真实,即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以正确实现国家刑罚权,维护社会安全,因而实体真实是一切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 犯罪行为人。刑讯逼供是通过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主要是有罪供述,因而只有本案真正的犯罪行为人所作的口供,才是对真实案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6.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出“沉默权”制度,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询问享有沉默的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只有嫌疑人自动放弃沉默权作出的供述才是合法和有效 考虑,我认为应当原则上不排除品格证据适用-如果凭一般经验判断这些品格证据有助于证明被告人作案的动机、作案的手段、作案的可能性等问题的话。但如品格证据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0.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包括以刑讯逼供、引诱、欺骗及其他不正当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等,应一律否定其证据效力。“捶楚之下,何 应予以排除。我们不应该忽视这样的事实,一些用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对于打击严重犯罪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排除这些证据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社会治安状况恶化,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