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深化,观点有可能突破之处。从这个意义上,就同一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意识到这一点,本文试图追问:是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按照《城市房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9.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欺诈和侵犯其他权利的诉讼欺诈。而诉讼欺诈侵财行为的被侵害客体仅限于财产性权利,诉讼欺诈侵财行为存在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自诉以及刑事附带 规定了金融诈骗罪一类特殊诈骗罪。上述行为在犯罪客体、犯罪手段以及社会危害性方面与金融诈骗行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在下次刑法修订时,也可以一并纳入特殊诈骗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52.html -
了解详情
;一旦它们被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带入法庭,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到它们的全貌。面对这样生动的行政法律现象,现代行政法学理论不宜再固守成规,将它们拒之于自己的 在现代行政法中尤其是给付行政活动,因它与民事活动性质上更为接近,从而为行政惯例的适用腾出了不小的空间。 本文将越过行政惯例可以作为现代行政法不成文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109.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缺陷及原因 当前,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与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法律规定 调查取证权,意见分歧较大。因此,以立法形式赋予检察机关民行监督程序中的调查取证权已成为必然选择。 鉴于民事诉讼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当事人双方在举证方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23.html -
了解详情
了上述观点,明确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只需要达到高度盖然性占优势而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既然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是不同的,不同性质的裁判对证据证明 具有预决力都欠妥。鉴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高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介于刑事和民事诉讼之间或接近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所以刑事、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82.html -
了解详情
成果占据了绝对比重;民事诉讼次之;而行政诉讼方面极少有人问津,成果也特别单薄,仅有少数学者粗略地的提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应当介于刑事与民事之间,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可喜的学术研究态度。已而,尽管如此,不足之处仍大量存在,比如,后现代法学观并没有被运用于此种法哲学问题分析;研究方法相对传统、单调;偏执于某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21.html -
了解详情
成果占据了绝对比重;民事诉讼次之;而行政诉讼方面极少有人问津,成果也特别单薄,仅有少数学者粗略地的提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应当介于刑事与民事之间,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可喜的学术研究态度。已而,尽管如此,不足之处仍大量存在,比如,后现代法学观并没有被运用于此种法哲学问题分析;研究方法相对传统、单调;偏执于某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51.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涉及司法政策,有的涉及操作规则。以上三种类型的司法解释虽然在抽象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内容上的交叉之处不在少数,都对全国各级地方法院和专门法院具有普遍的 具有普遍约束力,如有不服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40至1993年,最高法院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指出,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适用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7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的目的。例如,公民、组织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并不必然意味着公民、组织的请求总是成立的。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存在的确意味着,一旦被申请复议或被诉的 是以利益为中心。与民事诉讼以当事人的权利为导向不同,ADR主要以当事人的利益作为纠纷解决的焦点,因为利益而非权利才是当事人最终之利害所在。权利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96.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以维护公益为目的,因此无论检察机关是提起刑事诉讼,还是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都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的方式,是对刑法、民商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时,出席法庭起诉的检察员虽然是处于原告的地位,但由于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一性质所决定,这种原告的地位又与一般的原告不同,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