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但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与不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负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依照证明责任所提出的证据是本证。 桂明。民事诉讼法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6][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等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7]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6.html -
了解详情
,然后再由对方质证。此种模式适用于案情复杂、证据较多、有数个法律事实的案件。(3)整体质证模式。一方当事人围绕一个诉讼请求或一个主张一次性举出全部证据包括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第1项为:“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或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自认或认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偏颇性。法官尽管可以依职权调查证据,但其过分积极的介入当事人一边,常常会遭到另一方当事人的抗议,理由是,法官这样做,实际上便向陪审团显示出了 与被告方案情有关而与原告方案情无关,对方当事人则可以提出关联性异议,该证据即可被认定为无关联性。如果原告所提出的证据与原告方的案情无关,而与被告方的案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9.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证明先行的民事判决、行政判决或刑事判决的做出存在欺诈或串通,或者提出了在先行诉讼中因正当理由而没有提出的新证据等,法官则不应认可预决事实的效力。 常常难以证明而基础事实却比较容易证明,一方当事人通过对基础事实的证明而达到对推定事实的证明。由于推定的事实并未由证据来证明,并且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9.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法学说上,认为对方当事人对一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负有协助义务。如果其未尽协助义务,则要承担因其防碍证明所生的不利裁判。协助义务主要来自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169页。)就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而言,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春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立案以后,可以向有关单位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75.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义信条将失去信奉者。英美法系有谚语云:“法忌迟延”,其原因就在于“迟到的正义就是不正义”。三是诉讼迟延还会使纠纷长期存在于社会之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酌情予以采纳,但是这一方当事人必须支付因其不适当的诉讼行为而支出的诉讼费用;二是对于当事人在一审中未提出、而在二审中提出的证据,如果负有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1.html -
了解详情
。大陆法系诉讼理论之所以复杂得令人望而生畏,其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学说和观点,这些学说观点相互之间有些相互补充,有些又相互排斥,整个理论空间成 的是对案件事实应当由哪一方当事人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问题。法学家们提出了分担举证责任的两条原则:(1)“原告应举证”:“原告不尽举证责任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目的,就只有在法庭允许或另一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提出问题。专家证人对当事人提出的书面问题的回答,构成专家报告的组成部分。如果专家证人对问题不作回答 其证据材料,不仅有利于更早更好地审查案件,也可使检察院根据被告人公开的证据材料撤回起诉,或早日确定审判日期。还有利于法院和诉讼各方更好地利用时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4.html -
了解详情
计入办案期间。除第九条明确规定外其他期限按《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审限管理规定》的要求都必须计入办案期限。也就是说举证期限计入办案期限。综上,笔者认为举证期限不 还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都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都是作为申请人一方的证据,都是利用法院职权进行。3、都必须在举证期限届满7日前提出申请。针对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4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仅在第64条规定了“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一般原则,对于诉讼中哪些事实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举证责任没有具体规定,无法 明确,因此,我们认为,应当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基础,建立我国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2.进一步完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