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自主处分之事项,受诉法院对此不得依职权介入其中。然而,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诉证据规定》) 第35条之要求,在 为之事,且与释明之义务无关。 [10]由此可见,法官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并未被纳入释明事项的范围之中。 其次,释明作为一项诉讼法上之制度,是与辩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个条件便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有资格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自己的合法 的公益诉讼的范围更宽泛,认为只要涉及公共利益,无论是直接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者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目的,还是间接为了维护公共利益,都可作为公益诉讼案件受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35.html -
了解详情
(三)德日模式 在德国和日本,检察院参与的民事诉讼的范围较窄,但其确定了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代表人参加诉讼的制度。德国联邦最高检察官作为联邦公共利益的 的理由。 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身份参与民事诉讼的方式,是一种事中监督。对于有重大影响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检察院参加案件的审理过程,当事人也可以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937.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权异议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就目前来看,法律的这一规定还比较笼统,虽有较多的司法解释,但在使用中仍 在本地进行诉讼高得多。但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众所周知,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使得当事人仅信任当地人民法院,所以千方百计地使得当地人民法院受理没有管辖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03.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或判决原告败诉。例如,在银广厦案和亿安科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院受理的时机还不成熟为理由,于2001年9月24日向全国各级法院下发 的,它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责,是最佳的公共利益代表人。 五 结语 在民事诉讼的理论由制度分析转向行为分析时,虽然可以更加注重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40.html -
了解详情
和其他组织或者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的范围。 一、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 要确定哪些行政案件由法院受理,哪些不受理,就要有一个法定的 仲裁行为对当事人来说,虽具有强制性,但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某些仲裁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某些仲裁行为,当事人不服,在具备法定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6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继续审理裁定”之探索 杨卫东 民事诉讼中,第二审人民法院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起诉裁定查明确有错误时,依照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是撤销原裁定,指令 ,可加大上级法院对受案问题的监督。 实践中,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有时因某些敏感案件和群体性诉讼,会被人为缩小或暂不受理,致使有的当事人告状无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23.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的终局裁判即有创制法律规则的功能,科学地对待生效裁判被置于突出的地位。而我国民事再审制度沿袭前苏联民事诉讼的模式,将发现真实进而维护当事人权益作为 以三个月为宜。 6) 应将当事人提起再审之权利统一确立为再审之诉权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需要调卷书面审查,询问当事人或者举行听证和证据交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8.html -
了解详情
和“犯罪行为”内涵该如何确定呢?这又是正确决定附带民事诉讼受理范围的重要因素。就物质损失而言,众所周知,民法理论上的物质损失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之说。所谓直接 原告人的范围问题谁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即附带民事诉讼的适格原告身份应如何确定?这也是法院审理这类案件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9.html -
了解详情
日所报道的有关案件。)我国一些学者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呼吁应当扩大我国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切实保护“形成中的权利”。(注:江伟、邵明、陈刚:《 被告的权利,可以不行使。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审前程序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核心是举证时效制度的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