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过程中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相关损失。侵权人构成犯罪,并被判处刑事处罚,其侵权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 痛苦,受害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劳动、生活秩序是否受到影响,是否造成了受害人精神疾病等后果。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 14、死亡赔偿金的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213.html -
了解详情
P579)例如,在许多普通法系国家,仅需要存在简单的经济损害就可获得补偿或赔偿,而且精神损害和惩罚性赔偿也有可能,甚至可以考虑对为盗窃资产提供服务的中介 ,提起诉讼则只是在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物质损失时,才由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此情况下,若选择通过侵权诉讼追回资产,不仅将面临诉讼主体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6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规定是正确的。但是,仅仅通过《刑法》对商业诽谤行为进行刑事法律的调整,具有局限性。 第一,《刑法》调整的范围过窄。根据《刑法》 了本质截然不同的自然人的名誉和法人的商誉,对法人保护不力。尽管《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对此作了修改,即法人的名誉受到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98.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民事诉权理论,被害人由于受到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的民事诉讼,被害人具有民事诉权,对此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将其强列为公诉案件之原告,实违背公诉制度之基本原则与公诉之意义与精神。[29]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没有独立的上诉权,也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公诉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5.html -
了解详情
的建议。鉴于没有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公安机关和法院必须接受检察机关的建议,所以刑事和解的结果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势必影响检察机关的威信。 5.缺乏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实性。 4.改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应参照民事诉讼制度的规定,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同时突破先刑后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4.html -
了解详情
、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手段,谋求非法利益或者意图使他人受到财产上和精神上的损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两者相比,前者比较含混、笼统,后者比较明确、 应同时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当然,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并不妨碍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民事侵权赔偿。 注: ①王作富:《恶意诉讼侵财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4.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刑事案件不成立,就不存在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若确有损害行为,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2)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案件立案后,一审判决前提起 附带民事诉讼以物质损失或经济损失为限,精神损失除外。律师杨振夏先生特别提醒您: 当事人在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当事人应当注意证据的提取、保存。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771.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明了,同样是侵害名誉权的案件,一方面造成被害人的名誉受损,同时必然造成被害人的精神痛苦,实际上侵害了被害人的两项人格权,这样会使法律关系更为清晰,法理也 。在我国违约案件、刑事案件、国家赔偿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但在日本此类案件同样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如日本刑事案件不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874.html -
了解详情
建议。鉴于没有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公安机关和法院必须接受检察机关的建议,所以刑事和解的结果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势必影响检察机关的威信。 5. 缺乏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实性。 4. 改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应参照民事诉讼制度的规定,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同时突破先刑后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6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据此, 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构成与否,应当根据侵权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由于张女士无证据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