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违约造成精神损害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侵权,受害人完全可以通过侵权的途径而不是违约的办法来解决,没有必要基于违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与精神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过分远隔了? 众所周知,侵权行为法一般反对就过分远隔的损害获得赔偿,若单单在违约场合允许则存在运用了双重标准的嫌疑。反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7.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明确规定,自然人在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时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其三,赔礼道歉。因为恶意行为侵害他人身体行动自由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还可依法要求对方 出版社2008年版,第429 ~ 430页。 [16]参见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7]参见尹田:《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3.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只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案件的被害人才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获得赔偿。而且由于受到被告人赔偿能力的限制,被害人的损失并不一定能 ,并不会带给被告人不利。同时,司法机关通过书面审查被害人提出的上诉材料来决定是否对其上诉进行受理,也会限制被害人滥用上诉权。 (四)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72.html -
了解详情
前文分析了涉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并非当然无效,而是属于可撤销之合同。是否撤销,取决于被诈骗人。在司法实务中,有一种见解认为,被诈骗 为一种侵权。[61]欺诈之诉(actiodedolo)是一种侵权之诉。受害人可以就其遭受的损害获得赔偿。欺诈人将会被处以不名誉(ignominiosus)之责,对其的谴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09.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是相冲突的。这实际上是对技术标准的滥用。具体到本案,思科行为是否构成滥用专利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从反垄断的角度出发,另一个是从侵权 使侵权不成立,但可使侵权人免除侵权责任。专利权人因滥用专利权的行为,不能获得侵权赔偿。 华为一案让我们认识到了市场经济中的三种产品:发明、标准以及标准化产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44.html -
了解详情
。该答复系本案被告之一中国电影总公司将本案汇报给管理部门后得到的答复, 是否可以视为主管机关的意见, 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 该答复明确表示: 电影乐曲引用他人 勇关于署名权的主张, 部分支持了关于获得报酬权的主张, 并判令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但关于停止侵害和损害赔偿数额的判决却令关注此案的人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15.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财务保证制度、行政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甚至缺乏的基本国情下,[7]是否有必要构建并大力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其立法的根据是什么?其正当性何在 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可见,环境责任保险可以在不削弱侵权人经营能力的前提下让受害人获得补偿,使损失分散于社会,消化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77.html -
了解详情
如此论证一番,当事人才能主张行政机关食言是违法的,法院也才能判断出当事人是否有足够利益(sufficientinterest)。在法院看来,信赖受损,不总是金钱上的, 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73.html -
了解详情
毕竟作为绝对权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也具有相对性,它受到法定限制。 在确立是否落入专有范围还是处于公有领域时,行为人并非能够轻而易举地确定。 知识产权侵权的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不当得利请求权不需要证明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而只需要证明其获得的损害权利人利益的行为没有法律或者合同依据即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74.html -
了解详情
因违反法律责任而承担新的法律责任这一似乎有悖法理的规定呢?笔者认为,是否可以考虑对第二性义务说继续进行推演而建立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关系的新 受到实质损害威胁的合法权益,全面体现法律对合法权益的受损救济和预防受损的双重功能。[31] 6.小结 综上所述,产品召回制度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对传统法律责任制度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