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吸收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些合理成果。二是借鉴了国外民事诉讼证据立法和理论的合理成分。三是完善了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据规范。从《 在一审程序中提出证据,而且也可以在二审和再审程序中提出新的证据。从民事诉讼实践来看,“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其一,容易造成“诉讼突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机会”原则(opportunitytobeheard),其涵义是,那些利益或权利可能会受到民事裁判或诉讼结局直接影响的人应当有充分的机会富有意义地参与民事诉讼的过程,并对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其有效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在涉及当事人利益、地位、责任或权利义务的审判程序中,应从实际上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03.html -
了解详情
不仅人民法院认为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就可发动再审,人民检察院有再审事由而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必须再审,而当事人是否具备申请再审权也要由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当事人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诉讼”,从而启动再审,这真是勉为其难。更主要的是,这种事无巨细的再审启动十分地不经济,实际上是得不偿失。(二)违背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49.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人、案件属于法院主管以及是否本法院管辖的问题等等。从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出发,法院对程序启动的控制应当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作为提供司法服务的法院 “释明权”作为一个新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②尤其是在实务界,审判人员对释明权问题给予了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审级制度的产生与设定是与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公正与效率的两大价值目标密切相连的。审判制度作为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为审级 二审终审,有的实行三审终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基本上实行三级两审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43.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可谓多头、多层次监督。根据诉讼规律,在民事诉讼中应取消法院内部直接启动再审程序。理由:一是民事诉讼的争议焦点是民事实体权利,应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 的司法救济。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司法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监督制度,必将指日可待。注释:[1]沈德咏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74.html -
了解详情
判例,从整体上影响和控制着纠纷解决的法律标准,提供在法律的阴影下谈判的空间和界限。 第三,美国民事诉讼的对抗程序及其证据开示制度需要相对较高的运作 但由于德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并且是由职业法官进行审判,因此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较美国的民事诉讼强得多。同时民事诉讼普通程序由于采用律师强制代理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8.html -
了解详情
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民事诉讼的普通一审程序,它是普通程序中开庭审理前的一个法定的必经阶段,是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尤其是庭审顺利进行的必备前提①。 合理的 的嫌疑,同时由于受以往司法实践中长期形成的审判方式的影响,大多数法官仍通过审前准备活动对案件形成了先验性认识,其必然导致开庭审理流于形式。故此种作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
的检察权还应全方位地获得强化;对于民事诉讼而言,检察机关与民事诉讼的关系日益紧密,检察机关不仅要发挥其对司法审判机关的有力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要为司法审判 政策性。而这种政策性与确保司法独立的法律性则会发生冲突。 其三,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介入,对程序公正理念的实现是一个冲击。诉讼模式由职权制向对抗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4.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以下的庭前证据展示活动。2、庭前证据展示现在的审判改革观念强调庭前的证据交换和证据展示。通过庭前证据展示来筛选、梳理案件争议焦点,使正式庭审活动 是合议庭审理,这又大大降低了司法权威。所以,现行的20天审限的规定过于片面。另外,如果是附带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案件,现行规定则更加不合理。因为:1、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