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对指导审判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成果已被规范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责任的含义,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很有帮助。不论依据什么样的证明标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都应当证明其事实主张,才完成举证,一方当事人完成举证,举证责任才能转移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判活动,而且容易导致案件判决错误,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权威。 综合我国目前有关民事诉讼的立法内容和司法实践,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 人民法院规定:证人必须依法如实作证,故意作虚假证明的,应对其作伪证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按妨害民事诉讼处理。⑥笔者认为我国在相关立法时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09.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主体和证明达不到标准时应否承担责任;第二种说法没有指出证明主体和证明标准的法定性;第三说法将诉讼主体视为证明主体,有引人误解之嫌。其实,证明标准既非 ,在此不再详细论述。笔者试图强调,不论从哪一视角来建构层次化的证明标准,均不能采用纯主观或客观标准,而要将二者结合考虑,否则难免给人以主观定罪或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4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中,也没有对出庭并应诉明确规定形成默示选择法院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5 条规定:在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的, 他就要设法使法官相信当事人原本允许原告在管辖协议之外寻求诉讼。在不能提供合理的证明时(可能导致判决不一致的先河) ,法院很可能将其解释为属于合同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75.html -
了解详情
,在二审的过程中仍然可以提交新的证据。从我国民事诉讼的规定来看,我国二审程序行实的也是续审制,以当事人的请求为审理范围。但由于在《证据规定》出台 逾期提供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的规定也不矛盾。第34 条提到的质证是对证据的证明效力的对质,而且此处提到的质证的背景是相对于举证期间而言,其显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2.html -
了解详情
为基点,从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有限性、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则的要求、当事人与证人法律地位的天然区分、事实探知的相对性、以及民事诉讼的本质与法院事实探知权 的真实陈述义务本身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一个道德无法解决的问题。3.当事人陈述真假的判断,是一个难以明确的标准。4.当事人虚假陈述,是一种难以追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9.html -
了解详情
一要件主要旨在,保障在任何司法程序中,法官不应被临时挑选,而应根据合理的标准通过立法预先设立。[11] 《欧洲公约》第6条第1款。[12] 如见《 了本文的陈述,尽管似乎已证实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并不经常被适用。除了检察官替代利害关系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广泛权力外,法院本身或其院长在特定情形下也可提起诉讼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1.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住所地原则、国籍原则以及送达地原则[2].在司法实践中,国际民事诉讼的提起,一般都采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因此,在有些国家把被告住所地称为普通审判籍[3]. 《布鲁塞尔规则Ⅰ》第23条第1款第3小节的规定,有效的管辖协议必须: ( 1)是书面的或者有书面的证明;或( 2)符合当事人之间已经形成的惯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28.html -
了解详情
坚持程序公开,诚实信用等原则,也应当属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三、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根据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民事诉讼过程应当突出和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 诉讼请求、陈述事实和理由,并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被告有权承认或否认原告的诉讼请求,或提出反证进行反驳和答辩,甚至提出反诉。第三人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2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做出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公布该司法解释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到: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应当努力最求“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相 进行分类或按程度划分等级,使行为人缺少比较和衡量的标准,法官也可因自己的好恶自由决定处罚的种类和处罚的轻重,导致同一违法行为因办案法官不同而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