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有的强制措施作了较为细致的修改:完善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保证人的责任;明确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执行场所、增加指定居住的权利保障;完善和细化 被害人,成为被遗忘和被忽视的对象。被害人受到刑事犯罪侵害之后,既难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从犯罪人那里获得赔偿,又不能通过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享受应有的补偿,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10.html -
了解详情
都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检察机关作为监督者,在依法治国中责任重大,必须在遵从宪法法律、遵守正当程序基础上,以法律规定和模范工作去 机关不能直接调解,要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引导当事人服判息诉。在办理侵犯公私财产权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行政赔偿申诉案件以及其它不符合抗诉条件的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78.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司法实践中,执行庭往往以该规定为依据,认为执行庭只执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中的财产判决,对于其他涉及财产内容的刑事 方式。 5、被害人具有先行获得赔偿的权利。《刑法》第36条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行为人,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3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和解的具体制度规范。在立法技术上,可在《刑事诉讼法》中将刑事和解作为一项与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相并列的诉讼制度加以规定和增加相应的 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应当包括对受害人伤害的经济赔偿,从轻、减轻或免除加害人刑事责任约定等主要内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和解应当进行登记,制作笔录,制作和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1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涉嫌违法犯罪之时,由国家通过司法程序按照系统的法律规则来决定犯罪行为人责任并对其施加痛苦的报应正义的对应概念加以研究。恢复正义理论则强调:一 实现。 三是被害人精神抚慰权的忽视。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1.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民事诉讼的权利,以追究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的民事责任。设立民事公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迫切 案件共200余件,其中相当部分是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或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真正由检察机关直接提起民事诉讼的只有90余件。就是这些数量相当有限且社会效果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13.html -
了解详情
建议。鉴于没有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公安机关和法院必须接受检察机关的建议,所以刑事和解的结果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势必影响检察机关的威信。 5.缺乏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赔偿时,国家应承担民事补偿责任,防止被害人因各方面压力而被迫与加害人达成和解协议,以确保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实性。 4.改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4.html -
了解详情
往往陷入困境,这无异于对他们的再次伤害。 笔者对某基层法院近3年来刑事附带民事判 决执行情况作过调查。结果显示,3年来,有60 余件以判决方式 一旦找不到犯罪人或者犯罪人无法进行赔偿,国家出面予以补偿,为被害 人的损失承担起责任,自然就成为司法和谐的必然之义。只有通过建立专门的救助制度,给予刑事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81.html -
了解详情
最常见的做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向刑事案件中的被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这并非是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 。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 能从犯罪人那里获得赔偿时,国家自然应对其损失给予补偿。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应承担无限责任,是一种理想化观点从而脱离了物质现实,从目前人类的物质条件看,任何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42.html -
了解详情
的和解意愿。从被害人的角度来看,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由于被告人往往承担了相应的刑事责任,致使判决中的民事赔偿部分难以实现,执行也十分困难,不仅 被指控的犯罪;(四) 适用法律无争议。司法实践中,对于暴力犯罪案件具体适用刑事和解时,应当限于以下六种案件: (一) 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涉嫌犯罪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