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相结合,将能更有效地应对日趋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结语 我国现行刑事司法是以国家起诉和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为中心,并深受探知真理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 年6月18日访问。 1 刘志成、熊明著:《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解不诉探讨》,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1期。 2 《德国刑法典》中《德意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97.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自诉的规定就存在隐藏的漏洞。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检察机关消极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有多种方式,多数都是对被害人的报案和控告长期拖延、不予理睬、或者相互 ,将规范适用范围扩张至可能的文义射程之外。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89.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 分析如下: (一) 把握全案整体和个案的区别,不能“一刀切” 1、 对未成年人的强劫要有整体把握,即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44.html -
了解详情
人为成年人,或符合法律规定条件下的年满13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犯罪行为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3)对犯罪行为人当处主刑罚金刑或最长5年的监禁刑。 1项之规定,法人犯本罪的,得依刑法第121-2条规定之条件负刑事责任。 [9]见法国刑法典第227-5至第227-7条和第227-9至227-11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315.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场所做相关规定的合宪性问题。该法规定,通过网络向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猥亵(obscene)或粗俗不雅(indecent)的言论或信息的行为属刑事犯罪 ,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值得深思的是,在第3条中明确的目的则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而无关于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6.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活动,即按照本罪的证据规格要求,应当附有证明组织者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相关证据材料。但司法实践中,一是被害人没有报案, 的犯罪行为,否则应当按照罪责自负原则,审慎套用共同犯罪理论追究各组织者的刑事责任。 【注释】 [1]有关组织的争议与观点参见:赵秉志:《简析刑法修正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8.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第44条第1款: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暂缓判决对未成年被告人既敲响警钟,又对他们信任和宽容,这种维护和尊重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设身处地的关爱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回归社会,实现刑罚特殊预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63.html -
了解详情
周岁的未成年人说:把刀给我,由我来砍,我未满14岁,不会承担刑事责任,而后砍伤对方一人。 (二)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 站在社会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要对孩子过早地下定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每个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父母不仅给予了孩子生命,更重要的是要同时授之于健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69.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犯罪的深渊。 2、学校原因。学校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负有重大的责任。而目学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育导向错误,学校教育中 未成年人的原则。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寓教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4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于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为了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区 性犯罪。 4、消费心理的畸形。当前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逐渐抬头,未成年人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差,易形成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物质享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