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司法权并不完全等同于审判权,但学者关于审判权即判断权的论断无疑是正确的。民事执行权的行使发生在实体权利义务得到确定之后,目的在于通过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可想而知。 四是再审制度对民事执行的影响。根据法律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情形下,可以通过检察院抗诉、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关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得在民事审判中为法院所采用的规则。我国诉讼理论界虽然早就对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达成了 ,将非法证据运用于事实的认定,当事人即可对判决的合法性提出质疑,通过上诉甚至申请再审来撤销这一不合法的判决。在这一方案中,法院责任大而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3.html -
了解详情
次数的限制。法律应当严格限制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比照民事诉讼的两年申诉时效,可以规定对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判决生效 后两年内提起有效,超过两年 参与人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因此,检察机关也只能有申请再审的权利,但是否再审由人民法院决定。 3赋予当事人再审申请人地位 我国《刑事诉讼法》仅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26.html -
了解详情
虚假诉讼行为。 2.赋予案外人参加诉讼和申请再审的权利。在民事虚假诉讼当事人串通的情况下,受害人往往是案外人,案件处理结果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 行为构成手段与目的行为的牵连犯,应当从一重罪处罚7。 [注释] [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一)项规定:对伪造重要证据,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参与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2.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的启动有三种途径:人民法院决定、当事人申请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决定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审理程序规定较为确定,而对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使案件得到上级法院的监督审理,不能认为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 在民事诉讼法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修改时如果仍然保留人民检察院抗诉规定的情况下,建议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44.html -
了解详情
次数的限制。法律应当严格限制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比照民事诉讼的两年申诉时效,可以规定对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提起有效,超过两年 参与人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因此,检察机关也只能有申请再审的权利,但是否再审由人民法院决定。 3赋予当事人再审申请人地位 我国《刑事诉讼法》仅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7.html -
了解详情
,提升推翻有既判力的判决的审慎性和权威性,以维护司法终局性。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案件,由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 ,通过赋予当事人提出级别管辖权异议的权利,给当事人提供程序上的救济渠道。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确立了管辖权异议制度。至于管辖权异议的对象是地域管辖权,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60.html -
了解详情
不存在过失,即不具有可归责性。不论是新形成的证据还是原审就已存在直到申请再审时才发现,都强调了因客观原因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原因在于,举证时限制度的 证明原审裁判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存在错误,应作重大调整时,才能够启动再审程序,也即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达到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程度。反之,如果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17.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法院或者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②法院。各级法院院长对本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 ,双方当事人均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亦可对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其二,现行民事诉讼法和有关解释对简易程序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对此宜进一步细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9从我国政治体制的实际上来理解,民事行政抗诉制度的设立才真正实现了程序正义,所谓“程序正义”并没有明确表明仅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又明确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