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的重点放在实物证据的收集上,以防止供了翻,翻了再供,拉长了诉讼时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当然,实现侦查模式的转变,还要加大科技投入,科技 的证据法。在即将出台的证据法中,运用证据的价值选择,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如何确定,立法如何表述,就越来越显得以形式合理为价值选择的法律真实的重要性。客观真实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76.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并根据事实来宣布指定的法律后果。但是事实并不是现成地提供给我们的。确定事实是一个可能出现许许多多错误的过程。错误认定曾导致过许多错判。再审的主要任务 任何时效和次数的限制。法律应当严格限制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比照民事诉讼的两年申诉时效,可以规定对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提起有效,超过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1.html -
了解详情
一体适用不告不理、消灭时效等权利保护的制度装置。如果说在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的案件中检察机关有权提起民事诉讼以确认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 之外专门设置了一套以迅速实现生效文书确定的实体权利为导向、兼顾程序利益保护的执行程序制度体系,其法典化的形态,可以是民事诉讼法典中的执行程序篇(如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7.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所规定的证据交换的范围,不仅包括了除保密特权以外的任何与系属诉讼标的相关的事项,而且包括了有关证据的种类、性质、保管状态和所存地点 取证机制和证据失权制度作为基础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白绿铉、卞建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50. [2][10]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43.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推动既有环境法律的发展。在众多的环境纠纷民事诉讼的推动下,各国逐渐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为公害受害者提供司法保护的依据 对于提高环保机关的行政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 再次,环境诉讼通过当事人适格的扩张、举证责任倒置以及延长诉讼时效等方式加大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鼓励受害人提起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07.html -
了解详情
皆为有效送达。对于当事人恶意逃避送达的行为由立法授权,可采取较为强硬的妨害民事诉讼的司法强制措施,如罚款、拘留等。在送达意义上强化送达目的,即重点 代表到场见证的规定,或者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务院联合制定一套关于基层组织、所在单位如何协助法院送达工作的规定,强化其义务性并明确其法律责任。在规定中明确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31.html -
了解详情
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告知可能因诉讼请求不当、超过诉讼时效、不按时缴纳诉讼费用、举证超过时限、举证不能 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法官有义务告知当事人打官司的常识,如何规范自己的诉讼行为,立案法官运用释明权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46.html -
了解详情
几个问题 我国行政法学者基于《若干解释》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管辖、审判程序及诉讼时效等做过一些研究④。但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 赔偿诉讼,它的目的是确定民事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由于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判定直接决定着随后的行政赔偿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的结果,因此审理行政行为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8.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违背了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原则,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侵犯;人民法院主动再审导致诉审合一 再审的期限虽有规定,但规定两年期限较长,并因当事人申请再审而中止时效,致使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在实际上并无限制。在判决生效10年,20年后,坚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5.html -
了解详情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 这一条再审事由不明确,过于原则,如何界定主要证据不足﹖由于法律没有将其具体化,这一再审事由完全由再审程序各方主体的 来看,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要查证的事实都是过去发生的情况,无论是法官还是律师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因此要依靠一系列的取证、质证和认证的诉讼活动来确定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