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案。从一些法院实践来看,当事人对这样的调解表现了极大的欢迎。同时,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并没有规定法院调解应采用的方式。实践中最为流行的则是所谓背对背 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占善刚著:《完善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81.html -
了解详情
。换句话说,如果当事人的取证过程中仅涉及轻微的非法因素,则相关的证据无需加以排除。具体而言,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应当具备以下要件:1、从主体上说 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秘密使用等等。至于其程序设置,可以分两种情况处理:其一,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对于证据的合法性判断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审理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8.html -
了解详情
时限制度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理论分野。如前所述,法律环境的内在制约决定了我国的相关制度构建必然体现过渡性、阶段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法律意识 证据交换给当事人提供了向法官与对方充分展示各自证据的机会,使法院的民事诉讼程序从庭准备阶段,就为案件诉辩双方构筑了规范平等的攻防机制。既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0.html -
了解详情
本案的问题。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对外国判决的承认通常按照形式审查主义的要求进行。由民事诉讼法或其他法律规定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符合条件者即可获得承认,在 意见,一些同志认为,刑事判决生效后,对相关民事案件的审理发生既判力,其认定的事实依法产生免证的效力,可在民事诉讼中直接确认,无需进行实质审理;也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2.html -
了解详情
型方法进行证据交换的做法。 对于庭前证据交换的内容,目前在我国立法中还未有相关的规定,实际操作中也没有统一标准,只是由证据交换的主持人(即法官)来掌握 产生。 (一)庭前证据交换不能替代庭审程序 庭前证据交换只是庭审准备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庭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具有各自独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4.html -
了解详情
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并分析现行调解制度的弊端,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剔除制度之糟粕,吸收西方现代法律文明之精华,不断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调解制度。 二、民事诉讼 审判程序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调解并没有独立的程序,因此,民事诉讼调解具有非程序化的倾向,这给法官提供了过大的任意空间,产生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是有待证明主体加以证明客体,是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的待证事实。也就是说只有诉讼中存在争议的实体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要件才能成为证明对象。对于那些无需证明的 诉讼法的证明对象。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相关规范文件和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而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既有当事人主张的程序法律事实,也有主张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35.html -
了解详情
是民事诉讼的启动依赖于当事人;二是法院或法官不能主动依职权启动和推进民事诉讼程序;三是法院或法官裁判所依据的证据资料只能依赖于当事人,作为法院判断的 了原则性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与审判方式改革的特点以及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也对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意愿起到了制度化的保证,并从此远离被暗箱侵害之虞,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3.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理由更有说服力。就与民事诉讼法制度体系相关的其他诉讼体系来说,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至少可以促进证据法学和律师制度的完善。 二、国外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探 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范畴。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一般都安排在审前准备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补救。因此,对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可以比刑事诉讼的要求低一些。 2、诉讼案件的性质不同,相关的诉讼原则、诉讼制度和程序也会有所不同,这些 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14。 [3] 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38。 [4] 江伟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