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选择,直接受到各自的心理支配。因此,从心理角度分析人们的外部行为成为现实需要。19世纪以来,社 会心理学的发展为探求人们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行 ,应该属于鉴定结论的范 畴。笔者建议可以通过立法规定,在民事诉讼证据认定过程中引入测谎技术。在民事诉讼中,测谎结论应由当事人申请,在征得被测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13.html -
了解详情
,显然有利于避免司法裁判的矛盾。二、提起反诉的时间问题反诉应当在什么时间提起,是目前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及实务中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194.[2]白绿铉,卞建林.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3.[3]徐昕.英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06.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没有对与错的区别。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案件的事实认定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法律适用是否正确,对于受过良好法律教育、具有相关司法实践经验的法官来说, 申请再审方式解决的很多情形,特别是学者和法官们反映强烈的诉讼欺诈问题,在德、日民事诉讼中,并不需要通过再审程序解决,因为原判决对案外人没有既判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在开庭之前是对对方保密的,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不知道另外一方到底掌握了什么证据,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抗辩理由,在庭审中容易被动。更有甚者 所造成的恶果的最有利的方法。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32条-36条对举证时限作了一般规定,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71.html -
了解详情
民俗习惯的举证期限与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期限相统一,有利于原、被告交换意见,并方便法庭组织认证。 (3)当事人提出的内容。当事人应当提出什么内容的民俗习惯? 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当前,受西方裁判文书的影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裁判文书越来越多地重视说理,特别是对一些认识和理解上不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62.html -
了解详情
重视和看好,最终导致设立简易程序的目的未能充分实现。 (二)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需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提出,法治建设被日益提上重要议程。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 请求和证据固定制度。2001年12月6日最高法院作出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若干规定》)第3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21.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写作能力。 而对于格式混乱、案件审理过程交待不够全面等问题,其解决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及时制定适应新形式要求的文书样式。随着人民法院 意见。综合原、被告的举证、质证,写明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逻辑推理、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等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分析、判断,对双方提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07.html -
了解详情
的需要,其立法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亟需重构,建立符合现代民事诉讼基本原理和符合司法审判实践需要的民事再审制度,以维护社会公正,确保法院权威。 二、重构民事 但基本都是原则规定,加之对新证据、适用法律等问题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表面看来再审程序极易被发动。纵观世界各国民事诉讼立法,大都非常重视法院生效裁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57.html -
了解详情
,其在法治机理、审判方式和证据规则方面与民事侵权赔偿诉讼具有本质上的契合性,因而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民事诉讼。域外以民事诉讼程序来处理,正是符合了 的行政诉讼制度走的是逐渐脱离民事诉讼制度,走向独立发展特色行政诉讼程序的道路的话,那么,行政赔偿诉讼则需要回归民事诉讼程序,向民事诉讼程序靠拢。这并不是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69.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合议庭意见或合议庭自己认为需要提交时,才能将案件提到审委会讨论。在实践中,除了主管领导和院长认为提交审委会讨论外,合议庭基于什么原因要主动将案件提交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6-67页。 [2] 柴发邦:《民事诉讼学》(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3页。 [3] 王怀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