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程序。论者指出,所谓宪法程序,是指“宪法关系的主体实施宪法行为的程序,即由宪法所调整的国家权力的组织与行使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总和。”与 与道德的界限。中国社会曾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泛道德主义至今仍对我们有重要影响,实现法律与道德的分野,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实践中人们以道德情感代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2.html -
了解详情
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讲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并不是要我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写 、法学与伦理学已明确分开,但法学与伦理学都极为关注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法律与道德是否可分?两者共同与不同是什么?在治理国家中应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9.html -
了解详情
更需要“能像机器那样被依赖的法律”[4]P144,-一种形式理性的法律。法律的首要特点是法律与道德的分离[5]P37,法律与权力的隔离,换言之,存在着一个 因素。所谓程序制约,就是通过程序要件的满足,通过与程序的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充分参与,形成对程序结果的制作者的外部约束,从而实现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6.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的人世规则在论述“法律”与“事实”的关系时,漱溟指出,“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向来有与国家法律制度协调一致的必要。因为法律制度除了有武力作后盾外 所依靠之一切”,43则可知为什么梁氏如此强调法为“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样法”的表达;而如果我们知道在梁氏语境下,构成“吾中国人夙昔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8.html -
了解详情
哈特必须在这个问题上用大量精力进行解释。然而,持有这种观点人们忽略了共性与特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回述历史,1899年一位英国博物学家在他的一 使命主要是组织,而不是破坏。”[21]上述的说法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分析法学“服从命题”情结的由来。分析法学之所以区分法律与道德的原因也在于此,把目光仅仅放在实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3.html -
了解详情
一样,在这篇介绍中,我想简要勾勒楚庞德法律哲学的主要方面,以及,说明他们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的关系。 I 罗斯科·庞德学术生涯的大量细节 而不是以前在19世纪法理学中被认为重要的抽象的法律的本质。 从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那儿,庞德获得道德的基础(ethical position)。詹姆斯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接访”、动用非公务员(例如联防队员)“执法”等等。 (二)软法律和“民间法”的关系是认识软法律的第二思维层面,我们也必须严格地和科学地将二者区分开来。 ,基本上有四个维度: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回归中华法系运动;法律与政治的有机结合产生的以软法律为主要内化工具的法治塑造新型社会运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4.html -
了解详情
”,in10Harvard Law Review(1897)8,at457-78.中译本由许章润译载《环球法律评论》(北京)2001年秋季号,第322-332页。以下凡引自该 违法行为“缴税”(tax),从而隐约间将此行为的道德评价消祛,并将法律与道德间的紧张关系一笔勾销,就未免不太或者太不妥当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html -
了解详情
也习惯于由第三者调停、协商,和谐解决,而不重是非曲直的客观审断。所以,礼俗代替法律,国家变为社会,关系重于是非,调解优于判定,理无可恕却情有可原等等, 的两个目标。[12] 三、中国古代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今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现实: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落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看到,判例法不是逻辑推理的产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0311.html -
了解详情
也习惯于由第三者调停、协商,和谐解决,而不重是非曲直的客观审断。所以,礼俗代替法律,国家变为社会,关系重于是非,调解优于判定,理无可恕却情有可原等等, 的两个目标。[12] 三、中国古代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今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现实: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落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看到,判例法不是逻辑推理的产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1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