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前科犯罪为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24.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年人(六十周岁以上) 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事故责任、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627.html -
了解详情
伤交通事故、财产损失交通事故并且必须是现场处理的交通事故;排除轻伤交通事故、重伤交通事故、交通肇事犯罪将交通事故、以及事后处理的交通事故。 ②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 损害赔偿责任;或者由雇主(雇佣关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雇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有追偿权)。 如果单位驾驶员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53.html -
了解详情
重于财产权利。[3] 从司法实践看,适用死刑的抢劫案件主要或基本上是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例如,广东省20022006年间判处死刑的147宗抢劫案件中,有 对死亡结果的心态 行为人使用暴力时,对被害人的死亡或出于故意或出于过失,但对出于何者才属抢劫致人死亡,理论上存有观点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5.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重于财产权利。⑶ 从司法实践看,适用死刑的抢劫案件主要或基本上是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例如,广东省20022006年间判处死刑的147宗抢劫案件中,有 对死亡结果的心态 行为人使用暴力时,对被害人的死亡或出于故意或出于过失,但对出于何者才属抢劫致人死亡,理论上存有观点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3.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法益侵害方式,对于主观方面的情节也无法撇开不论。如以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与一般情况的重伤害相比,行为人的故意内容自然有所不同,前者主观方面的恶性 方面的关系:加重结果不是行为人必须认识的内容,但是行为人应该对加重结果至少具有过失。 加重结果类型的情节严重2、情节恶劣的规定,在我国司法解释中较为常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96.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法益侵害方式,对于主观方面的情节也无法撇开不论。如以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与一般情况的重伤害相比,行为人的故意内容自然有所不同,前者主观方面的恶性 方面的关系:加重结果不是行为人必须认识的内容,但是行为人应该对加重结果至少具有过失。 加重结果类型的情节严重2、情节恶劣的规定,在我国司法解释中较为常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743.html -
了解详情
设施存在事故意隐患后,本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然而行为人却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不采取措施,终致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发生;此间行为人对自己不作为将导致的后果 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也可以是过于自信。这里的过失,是针对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而言,非指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02.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恰恰相反,它是 保护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7](P41) 事实上,过失危险行为应否犯罪化,其关键在于考察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如果 行为的 利益,因此,从社会危害性 程度上看,责任事故犯罪的危害不低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等普通过失犯罪。 从受案率的高低来看,据有的学者介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80.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阶段对行为人主观心理的认定要通过全面分析受伤者负伤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以及逃逸人对其先前的肇事行为造成的损害是否明知来把握。若肇事者明知受害者流血过多,不 ,行为人第一次肇事致人重伤且有死亡的现实危险性,行为人对此也明知但放任其死亡而逃逸,逃逸过程中再次肇事且主观罪过由先前的交通肇事过失转化为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