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如果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并不是由于犯罪行为引起,则行为人不负赔偿责任。当然,这种因果关系不一定是直接的,被害人遭受精神痛苦大多数是因为介入了 从而使得其自尊心和名誉感受到损害。三、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方式(一)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精神痛苦理应成为衡量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83.html -
了解详情
有时会遇到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私了”的事,特别是故意伤害(轻伤)等侵犯人身权的刑事案件。在很多轻伤案中,被害人已经因为他人的犯罪行为蒙受了肉体损伤之痛苦 大额费用的经济损失。虽然从法律上讲,被害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但是实践中,很大部分的被告人家徒四壁,无财产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50.html -
了解详情
的要价与还价之间进行平衡。在此意义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与刑事和解中加害人与被害人协商民事赔偿有相似之处。因此,利用现行法律制度中 .legal-history.net,于2006年6月18日访问。 1 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在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分别被称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或犯罪人。当不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6.html -
了解详情
了“死亡损害说”,即生命丧失本身就是一种损害,死亡赔偿金就是针对这种损害的赔偿,受害人近亲属享有的死亡赔偿金请求权实际上继承于受害人。[20]笔者赞同“死亡损害说 理应通过侵权法的相关规定使之自动失效。在比较法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大多获得了立法支持。[30]《侵权责任法》未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501.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如果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并不是由于犯罪行为引起,则行为人不负赔偿责任。当然,这种因果关系不一定是直接的,被害人遭受精神痛苦大多数是因为介入了 使得其自尊心和名誉感受到损害。 三、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方式 (一)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精神痛苦理应成为衡量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78.html -
了解详情
获得救济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被害人参与诉讼程序的意义所在。 一、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的历史沿革 20 世纪 6070 年代,欧美各国依据被害人学的观点和主张, 因犯罪行为致死、致残,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又无法获得有效的赔偿(实践中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往往难以执行),境遇悲惨、生活困难,长期申诉上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49.html -
了解详情
,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首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15]陈兴良: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从被害与 尤为突出,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被和解。 [23]卞建林指出,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同,刑事和解是受害者与加害者利益最大化的案件解决方式,是司法进步的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42.html -
了解详情
的精神损害。 第二,国家对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给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没有任何法理障碍。虽然有人认为国家侵权和个人侵权有所不同,但是国家侵权与 和《国家赔偿法》相重复、相矛盾。 第二、刑事、行政附带民事赔偿具有局限性。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领域规定了民事救济手段,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483.html -
了解详情
判令陆某、兰某、周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年经一审第225-1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判决周某负连带赔偿责任。周某不服一审判决,以不 确定责任承担者时,可以通过社会救助机构进行补偿。因此,如果遇到机动车逃逸或者责任人没有赔偿能力的案件,人民法院就可以依据本条,判决由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384.html -
了解详情
并用的可行性。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犯罪行为所引起的附带民事赔偿,是属于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应具有惩罚性。如果这种赔偿仅仅是对被害人经济损失的有限补偿,客观上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犯罪人实施了伤害行为后,对危害后果予以积极补救,主动履行赔偿义务,有悔罪表现;也有的犯罪人在实施了伤害行为后,在人民法院的调解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