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过失。根据《刑法》第15条的规定,只有当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时,才可能成立过失犯罪。问题在于: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应当首先适用《刑法》作为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处理,如果抗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应当或是可以免除刑罚的,此时才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如果抗法行为人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使用暴力,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那其就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笔者认为以暴力手段抗法的行为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15.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民法 伟铭酒后无证驾车,发生碰撞后逃逸致4死1伤,一审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上诉期间,孙家集资百万赔偿受害者家属以换取谅解,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844.html -
了解详情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 须依附于财物,没有财物的燃烧,火势就难以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因此单纯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情况是罕见的。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217.html -
了解详情
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如何理解?无过当防卫权中的行凶怎么解读?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怎么界定等?就这些概念而言,立法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 会在具体条文的选用上产生窘境。针对这种情况,司法主体通常无法从法条自身对危害行为做出准确认定,而且认定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导致量刑出现极大偏差。为了避免因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606.html -
了解详情
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十条 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邪教案件,对于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处罚;依法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符合适用缓刑条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919.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要点是,如果故意使用驾车撞人的 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第135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以及第436条(武器装备肇事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09.html -
了解详情
典型例子是2001年肖永灵投寄虚假炭疽杆菌案,该案被类推定罪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决之后的第11天,《刑法修正案(三)》就增设了投放 自行提起的再审案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案例。参见张毅:《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7页。 [25]我国《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00.html -
了解详情
;(2)决水罪;(3)爆炸罪;(4)投毒罪;(5)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破坏交通工具罪;(7)破坏交通设施罪;(8)破坏电力设备 符合最大限度地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的死刑适用成本 (三)死刑适用平衡方法要适度 我国历来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案件,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9.html -
了解详情
;(2)决水罪;(3)爆炸罪;(4)投毒罪;(5)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破坏交通工具罪;(7)破坏交通设施罪;(8)破坏电力设备 符合最大限度地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的死刑适用成本 (三)死刑适用平衡方法要适度 我国历来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案件,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