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界限。二者的性质、目的、作用和依据的法律,以及适用对象都不一样。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为了排除民事诉讼进行的障碍,保证人民法院审判活动顺利进行的 。有的被赡养人要求对不尽义务的当事人予以处罚,也难以得到支持;有的义务人经法院判决或调解,即使履行了经济上的义务,但对老人精神摧残不断;有的当事人训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99.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方向。也就是说,应尽快明确当事人与法院在审前程序中的权能划分,为两种权能的结合寻找有力的黏合剂,形成解决民事纠纷的互动机制。但是,我国审前程序 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未履行义务又不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根据支付令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诉讼程序的简化上,大陆法系的德国是较早适用督促程序的国家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资料向法院或其他诉讼当事人披露的阶段,一方若不开示,对方可申请法院裁定强制发现,当事人仍不服从,则法官可命令勾销当事人的请求或答辩书,同时做出其败诉的 即审前准备程序的结构必须围绕保障诉讼民主来设计。民事诉讼所解决的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民事主体在法律范围内,有权自主地进行权利处分。在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32.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所实施的行为,上述列举的关于回避、强制措施等决定行为基本上与案件有关,可属于审判行为。而法院关于审判组织的决定以及执行过程中的有关决定等,严格地说, 审理行为。裁判行为建立在法律强制的基础上,调解行为则基于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但因调解发生在民事诉讼中,由法院主持进行而具有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0.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权益得到弥补、恢复,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化。[8]相较于民事诉讼奉行的不告不理原则,以及执行强制措施须在判决裁定生效之后才能做出的特点,刑事诉讼的鲜明特点 所以,在近期修正刑事诉讼法,将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决定权收归法院的的可能性很小。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在原有法律体系内,限制能够成为扣押、冻结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44.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的法院适用审判监督程序。 [10]参见王洪光:《强制执行救济论》,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41页。 [27]参见邹川宁:《民事强制执行基本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页。 [28]参见前注[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44.html -
了解详情
三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均提出了要改革执行体制的任务和措施。由此可见,司法体制应当包括法院的执行体制。 司法行政事务,是指司法机关的一切行政事务 14、30页。 [16]童兆洪:《民事执行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7页。 [17]陈荣宗:《强制执行法》,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55.html -
了解详情
疏导,努力缓解矛盾,减少不安定因素。 基层法庭在审判工作中,要认真分析研究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或者恶性事件的原因、特点、规律及对策,采取抓早、抓 ,同时,也有利于法律义务的履行,避免因强制执行判决,引发新的矛盾激化或转化,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四、高度重视、妥善处置集团诉讼和群体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64.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政治、经济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全方位的调整和变革,大量的民事纠纷如潮水般不断地涌向法院,司法在实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增强。中国 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促使人民法院尽早地督促执行,在树立司法权威的同时体现司法的救济性。另外,增加规定了变更执行法院的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81.html -
了解详情
物质水平提高了,但与之相应的文化素质却仍很滞后,人民群众对法律了解甚少,当执行干警强制执行时,如与他们的想法做法不一致,容易滋生暴力倾向;其次,好多 ,使一些当事人自认为财大气粗,有靠山。在法院强制执行时不管我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阻止法院扣押不了我的财产,对我实施不了强制措施,事过之后自会有人为我撑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