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的补充时,笔者认为,应以司法对民事群体纠纷的积极回应为主线,以示范带动和解,从而建立一种和谐、高效、经济的示范诉讼机制。 (一)示范诉讼案件的 与司法实践》,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6]汤维建等:《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0页。 [7]汤维建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95.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中立的纠纷解决者却相当于建构并维持一种公共的基础设施。诉讼审判所达到的一个个具体纠纷的解决又能够通过判决等制度性的产出,发挥诱导社会行动或秩序形成等持续的 年版,第247页;另据来自湖南的资料,某基层法院1995年审结的88件民事经济案件中使用了408份证人证言,但只有6名证人出庭作证。转引自张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6.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同样应当综合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及实体利益的平衡、诉讼经济等基本要求。从被告角度来说,抵销权是其依法所享有的实体权利,应当 对第一审程序所审判的债权债务纠纷进行审判。至于被告最迟应当在第一审程序的什么阶段提出抵销抗辩的问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0.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而法官提高调解率的个人利益在于完成法院内部管理所确定的一定的调解率可得数千元的经济奖励。以法官个人数千元,甚至是数千元的几十分之一的经济利益 利益对民事调解的干预。因为调解比判决更符合法官的切身利益。民事诉讼中的调解者即法官,在对具体纠纷的解决持有自己的利益时,往往可以看到他为了使当事人达成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72.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组织和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调解本地区或本单位的一般民事纠纷、简单的经济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行政机关的调解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各行政 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终结仲裁或诉讼程序的活动。长期以来,我国的调解制度强调说服教育,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素进行防范与惩戒,如对产品质量侵权严重的案件、对垄断经营、劳动争议等纠纷,检察机关也应当享有相应的监督权和诉权,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 由国家对民事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由检察机关代表 国家对民事活动进行监督并在有关民事行为危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况下,以提起民事或参与民事诉讼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71.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论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是诉讼目的说。该法认为,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当事人间因实体权利发生纠纷时,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予以保护,以确定其 与法人之间的市场主体。而从《民法通则》颁布至今的近二十年间,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32.html -
了解详情
的监督,但仍然是行使监督权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司法公正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在民事经济审判中,法律虽规定了当事人自己可以提起再审,但当事人提起再审后不一定能 评价民事裁判的公正性、正当性,取决于当事人对诉讼事实的合意选择,解决私人纠纷,实现诉讼法上的事实之终极目标是相背离的。 其次,在依检察权启动再审的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19.html -
了解详情
反诉以抵销原告债务。此种情形下,法院将之合并审理,更能有助于迅速解决双方的纠纷,将更合于程序效益之法理。况且,依我国民诉法第126条的规定, 借鉴。 事实上,我国正在开展的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就是从强调和落实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开始的,法院不能不加限制地调查收集证据。在小额诉讼案件中,就更应当强调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10.html -
了解详情
相关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使各种新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法律关系层出不断和日益复杂化,民事经济立法却显得异常滞后。此时,带有立法试验特性的各种行政 仲裁等。否则,不能提起民事诉讼。 解决民事争议本来不属于行政主体的固有职权而是法院的份内事。以下一番对以行政司法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法理解说,事实上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