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相应地令民事权利处于持续争讼状态并导致了诉讼成本上升。尽管如此,民事诉讼停止制度对于权利保障而言仍然是必要的,因为这比起无视客观障碍盲目强行 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1页。 [5]参见乔欣、郭纪元:《外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6]转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3.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实施法律监督的保障性客观义务。 尽管如此,仍需看到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完善的体现,主要表现在: (1)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没有作为一 排除影响司法文明的诸因素等等。因此,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应当作为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加以规定,并明确其功能体系。 (2)检察官的客观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4.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裁定中止诉讼,给予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或诉讼承继人参加诉讼的准备时间。 在民事争讼程序中,双方审理主义既保障法庭中双方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又保障法庭外 和证据保全申请权,属于帮助证明权行使的权利。 [5]笔者认为,如果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程序参与原则,那么我国现行辩论原则(主要内容是保护双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
,并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并以列举方式具体规定。 四、思考路径民事再审理由的设计 再审理由的设计是对再审程序进行控制和协调的关键因素。 〕.白绿铉,卡建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99. 〔2〕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谢怀轼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37-139. 〔3〕〔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62.html -
了解详情
矛盾。[6]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莱波尔特批判瓦塞尔曼社会民事诉讼观的纳粹嫌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莱波尔特(Leipold)在弗莱 .法官的积极角色司法能动性的实体和程序[C].米夏埃尔.施蒂尔纳.德国民事诉讼法文萃[A].赵秀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425. [14][德]鲁道夫.瓦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1.html -
了解详情
送达开庭不出庭的行为不必承担拟制自认的后果。 (三)陈述义务和具体化义务 在诉讼法上,为了厘清证明必要性及尽可能完全地收集诉讼资料,常规定当事人必须对 浅探[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37(1):86-90. [6]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陈刚,林剑锋,郭美松,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7.html -
了解详情
送达开庭不出庭的行为不必承担拟制自认的后果。 (三)陈述义务和具体化义务 在诉讼法上,为了厘清证明必要性及尽可能完全地收集诉讼资料,常规定当事人必须对 浅探[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37(1):86-90. [6]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陈刚,林剑锋,郭美松,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5.html -
了解详情
种权利,因为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而且,当事人并不因放弃权利而招致不利的后果。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当事人具有提供证据的权利,这并不能表明举证责任具有权利属性 权利。根据这一标准确定举证责任,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民事诉讼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法律不可能将所有的甚至包括未来的情形都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68.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符合办案现实的需要;值得说明的是,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民事审判中她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力,就此意义讲她行使的是职权,但 方法对国内民、刑程序法进行比较研究,可谓国内比较程序法大师。 [7]见《民事诉讼法》,安徽法学社印行,第14页。 [8]瓦赫(Wach Adolf 1843─192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32.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保护法中基本可以说处于空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不仅没有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而且其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实际构成了我国 和执行自然资源恢复、复原、替代或者获得等价物的计划。[14] 特定环境行政机关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有很多优势。如行政机关普遍设置,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网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