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审诉讼中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和二审程序中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情形和处理分别作了明确规定,但在民事诉讼中,一审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在由其提起上诉的二审 同意第二种观点。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5204.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重新处理的一种请求的诉讼活动。→注意区别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的申诉。(二)申诉的主体:当事人及其 裁定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4185.html -
了解详情
就法定事项进行适当释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应当注意的问题(二)》第十五条第二款,人民法院在行使释明权时应以当事人的 向职权主义,过于狭窄又无法弥补当事人主义的弊端。法官释明本意是为了顺畅庭审程序、引导当事人参与庭审及探究案件客观事实。但是法官进行释明意味着对一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188.html -
了解详情
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 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八、关于二审新的证据举证期限的问题。在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中,当事人申请提供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受“不得少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7696.html -
了解详情
驳回申请。当事人申请诉前证据保全需提交的材料比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执行。第三节第二审程序案件第二十五条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提起上诉的,应提交由本人 第五十六条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的代表人在人民法院签署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进行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以认可。第五十七条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的代表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604.html -
了解详情
制的主要对象是法官审理案件的时间量,带有不稳定性。在审判法官和案件的增长保持同步的情况下,审前程序的使用、案件流程管理以及案件效率考评体系对于诉讼 充分利用制度弹性而使审限制度形同虚设以外,还突出表现为: (1)违背司法规律。民事诉讼是司法权运行的过程,在司法活动中,司法权为实现对社会关系的有效均衡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1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时可以不受任何时效和次数的限制。法律应当严格限制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比照民事诉讼的两年申诉时效,可以规定对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提起有效 ,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1.html -
了解详情
朴生教授在对二审程序发现事实真相能力上早就指出:第二审之审理,其距离犯罪时间与场所较第一审为远,其获得之诉讼资料未必较第一审为优。加之,证据,易因时间之经过失其真实性。使为重复之调查,徒增程序繁剧,证据纷乱,影响证明力之判断。[13]第二审程序已是如此,与一审程序更为遥远的死刑复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2.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标准的统一,避免司法地方化。 第二,判断合理化规则的建立。笔者在1997年中国诉讼法学会深圳年会上曾经指出,中国民事诉讼乃至整个诉讼体制中,空有证据制度而缺乏 的义务和责任,淡化客观真实的意义也是其重要内容。在这样的程序正义理念支配下的民事诉讼制度,限制再审、片面强调既判力和判决的终局性显然成了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1.html -
了解详情
的高度概括。在1871年统一之前,德国各领邦都有自己的民事诉讼程序,其中,多数沿袭了普通法诉讼的传统,强调辩论主义。但普鲁士王国却于1793年制定的普通 辩论主义第二命题的修改。辩论主义的第二命题要求法院应受当事人自认的约束,而无须审查。但是,民事诉讼同时也以发现真实为目标,如果当事人的自认与事实明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