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同时解决判决后的执行问题;二审期间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出反诉的,审理此案的合议庭可以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主持调解,调解不成的,只能告知其另行起诉。在附带 无法平衡公正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如果再允许附民被告提起反诉,则更会拖延诉讼。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刑事案件逐年上升,审判任务十分繁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2.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的作法,明确规定某些限制和例外。同时,还有必要引进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的“向法院付款的程序”,以此鼓励当事人和解并部分转移当事人之间诉讼 案件,其案件受理费也由起诉的当事人负担。(5)协商负担。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由当事人协商负担;协商不成的,有人民法院决定。(6)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设计及现实的程序运作之中。另一方面,日本的民事诉讼仍保留了某些渊源于“远东法圈”的特征,如调解制度的存在及运用等现象,就在有关“对抗? 结构与纠纷的妥善解决1、“对抗”与“判定”的反命题为了进一步追问“对抗?判定”作为诉讼基本结构的合理性和限度在哪里,以下想考虑并比较一下与“对抗”和“判定”方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7.html -
了解详情
并行,例如法院外当事人的协商、交涉、和解和第三人介入的调解、仲裁、行政决定,法院内和解、调解等等,但是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存在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法官 于当事人的结构设置,才能最大力度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纠纷的合理解决。衡量民事诉讼是否正当的依据不应该仅仅在于判决内容是否具有正当性,最能外化其正当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3.html -
了解详情
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民事证据规定)开始施行。这个83条的司法解释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证据规则, ,固定案件的争点和证据,在开庭时双方不得再随意进行变更,同时尽量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⑧完善审前程序要与答辩失权制度相配套,答辩义务是审前程序的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试行期间,我国民事诉讼活动形成了“受案-询问当事人-调查取证-调解-开庭”的习惯做法。这种做法中,法官包揽调查取证工作,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当事人平等的胜诉机会。在效率方面,通过审前准备程序举证,当事人可对诉讼结果有一个客观的估计,从而决定是否需要继续争执。由此可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6.html -
了解详情
之外。二是并案审理,刑民责任相互“吸收”,调解原则被扭曲。法律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以进行调解。审判实践中,被告人愿意赔偿与否以及赔偿履行情况被作为认罪悔罪的态度和量刑的重要情节,造成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相互吸收,出现“打而不罚,罚而不打”的不正常现象,产生不良的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92.html -
了解详情
保全措施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北京蓝鹏(成都)律师事务所周艳涛 诉讼保全也叫财产保全,具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 中的地位就发生变化,就可以争取更多和解的筹码,实现调解、和解结案的目的。 通过财产保全措施的实施,有利的配合将来生效裁决的执行。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721.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应先行调解的案件有:(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2)劳务合同纠纷;(3)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4)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5)合伙协议纠纷;(6)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但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不能调解或者显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38.html -
了解详情
忽略相关法律知识、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弱化了论点的说服力。由此,认为中国民事诉讼中存在所谓的逆向选择效应的观点值得商榷,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民事 。第四节发现原告高胜诉率和被告低胜诉率的情况在样本中并存,许多诉讼最终通过调解来解决,而大量的被告没有提供辩护理由。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