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刑事和解。很多案件是立案侦查后和解结案。刑事和解法律监督问题是难点,原来设想的是和解前监督,现在是和解后的报备,但不能只让一个机关决定终结。 ,目的之一就是规避诉讼程序的启动。在民间层面,私了和和解是混淆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民众误解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做法,认为就是鼓励私了。在和解中没有主持者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94.html -
了解详情
仅就条文表述津津乐道地谈论如何区分,事实上毫无意义;由于司法解释对于责任事故犯罪规定的立案起点远高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若顽固坚持本法另有 存在故意杀人,盗伐林木、盗窃枪支也可谓盗窃,抢劫枪支也可谓抢劫等,刑法为什么不在盗窃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中做出这种规定?如此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的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6.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犯罪分子准备犯罪、实施犯罪以及犯罪后毁赃灭证的全部过程;司法机关的办案过程包括立案、侦查过程,检察、起诉过程和审判过程。这两种过程,前者可称之为实体过程,后者 和鉴定结论都是文字,因而都发挥着反映事实的功能。书证中的证书不也是文字吗?为什么又能成为事实呢?其实,言词、文字、图画、音像等都能发挥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804.html -
了解详情
功能上看,信访体制只能补核心政制之遗缺,或作为核心政制运行的润滑剂发挥效用,不能与之分庭抗礼。在通常情况下,信访体制不宜取代或部分取代核心的功能,更不 将信访这一属于辅助政制范畴的体制提升到核心政制的层面;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通过建设、健全核心政制来提高宪法框架的效能,却舍本逐末提升辅助政制的地位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62.html -
了解详情
理由,令人玩味不尽:是没有理由可以给出,还是有理由不给出呢?为什么不重复一下(1)的理由呢?难道除了(1)的理由外还有其他什么特别理由?在我看来, 打伤一案。某公安分局8月3日出具已调查,证据不足,不予立案的答复意见,8月28日出具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建议到法院诉讼的答复意见。在刘某到某省公安厅上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正是这种犯罪侵权化、刑案民诉化的制度样本,体现了一种传统理论所不能企及的制度生长逻辑。因为,所谓的犯罪与侵权、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界限 (或者疑难案件),显然强调审判正当性和规则之治的审判中心主义更胜一筹。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刑诉法学者不遗余力地引介、传播、移植了这么多年,西方式的审判中心主义要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1.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而没有受到惩处有时却能平步青云,心理上产生一些落差、埋怨,为什么别人能搞我就不能搞了这一思想的出现就会为自己埋下 有效监督,接受社会评议。 其次,要加强侦查机构的建设,使得对贿赂犯罪能做到即使发现、及时立案查处,消除犯罪分子逃避打击的侥幸心理。一要加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75.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因事实不淸,证据不足而最终被判无罪。司法机关仍不能以伪证罪第二种情况来对副经理立案侦查;当然,基于甲因副经理的证词被一审宣判有罪,可以考虑 承认了自己的伪证行为之后,他反而有可能因伪证罪被追究法律责任。 (二)、伪证罪内在的不完善。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这是因为新刑法在伪证罪的规定上还有不尽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5.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3)规定被追诉者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检察机关和法院在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其有罪时,要作出无罪的处理。 修正后的我国刑诉法尽管吸收了无罪推 伸出的被告人享有沉默权的规则。因为前者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认识上的误解和思想上的混乱,为什么被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起诉的被告人要推定为无罪?后者则不符合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45.html -
了解详情
控诉方提出主张的动因是因为法律已对证明责任作了预置,证明责任决定着控诉方为什么要提出某项主张。如故意杀人案中,控诉方应当主张主体要件事实(年满14 案件还是其他刑事案件,经过证明犯罪构成事实存在,犯罪才能成立,未能证明犯罪则不能成立。在证明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构成事实是否存在特别是被告人是否实施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