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去投建警示教育基地,尽管其教育效果十分令人怀疑。 (三)经费供给和人员配备 尽管各级检察机关领导普遍表示重视预防工作,但迄今为止,在检察系统内部尚无 法律实施状况进行调查正是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合理方式。何况,任何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非保密信息资料都应当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进行预防调查时要求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0.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 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 决定。 (五)挪用公款进行担保案件的认定 所谓挪用公款进行担保案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并将该项公款用于担保的行为。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8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对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实行双罚制,即既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还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的解释》(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69次会议通过)明确了单位犯罪中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⑤因此,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31.html -
了解详情
是,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3月15日高检发释字(2000) 1号《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刑法第384 单位,实际上为个人利益而挪用公款的行为。另外,挪用公款后,为私利将公款给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归个人使用,而不应该视为归个人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2.html -
了解详情
是,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3月15日高检发释字(2000) 1号《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刑法第384 单位,实际上为个人利益而挪用公款的行为。另外,挪用公款后,为私利将公款给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归个人使用,而不应该视为归个人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1.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经手和管理公款和特定款物的人员,如财会人员、供销人员、银行储蓄人员和经手、管理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首先,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我国实行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存贷金融业务,不得办理借贷或变相融资业务,甚至企业之间不准互相借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61.html -
了解详情
享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支持企事业单位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 加强。司法透明度进一步增加。律师在人权的司法保护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人民调解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56.html -
了解详情
背,无法达到普法效果。 第六,普法措施不力,存在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轻农村农民的现象。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台了一些普法相关规定,但这方面在农村普法仍没有 中存在的法律案例为教材,解开村民的疑问,达到宣传效果。 (二)提高宣传人员和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很多村干和法律宣传员自身的法律素养不过硬,在宣传教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695.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一年: ⑴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 ⑵携带贷款逃跑的; ⑶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二)贷款 六个月至一年。 以自残、自杀等威胁、要挟方法在公共场所、机关等企事业单位无理取闹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87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宪法诉讼案件的主体自然就有宪法法院、全国人大、宪法诉讼的原告(公民个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宪法诉讼的被告(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 受理后,宪法诉讼就进入审前准备阶段。主要处理以下工作:1.确定审查人员。当受理事项诉讼请求或接受审查任务时,通常先行指定法官专门负责办理。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