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要领及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低下,有的青少年是文盲和半文盲,有的未成年人平时不注重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道德标准低下,对自己放任自流随心所欲,以至违法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9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权益,减少被告人监狱化后果为目的和解内涵,按照法律虽然应当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但是只要具备和解的基础条件,就应当允许进入恢复性的处理程序,这些 歉意后容易取得被害人谅解,从而容易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的案件。 2、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处罚和非监禁化是国际司法发展的趋势,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3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在法律上应同成年人有区别。《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条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属初犯,如果起诉将面临失学,于是召集区政法委、公安局、学校、法学教授及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的家长,召开“暂缓不起诉”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最后做出《“暂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06.html -
了解详情
一律以抢劫罪提请报捕、移送起诉,而检察机关普遍将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划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即未成年人是否达到16周岁至18周岁,已满16周岁的一般 上对构成抢劫罪的数额和情节没有作限制性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对成年人的犯罪认定主要考察其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8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措施构想1.立法明确赋予政府的组织、预防、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权力。现行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刑事责任、定罪量刑、诉讼程序等作了基本规定,为 和控制起到指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工作,诸如开展心理咨询、青少年热线等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5.对家长进行教育子女注意事项的教育,提高家长在教育子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7.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实践中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比较少见,大部分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补充通知”专门在刑事判决书样式的案件由来和审判经过段规定了不公开开庭审理的 犯罪的指控是否成立,能否认定被告人有罪,被告人犯什么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必须论证被告人(包括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7.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和整理后编入刑法;将一些民事、经济、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有关条文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修改为具体条款纳入刑法;将拟制定的反贪污贿赂法和中央军委提请 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酌定不起诉的适用面也可以受一定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影响,如对未成年人犯罪就尽量地扩大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在提起公诉阶段,还有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2.html -
了解详情
其进入工读学校学习。对于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未成年人,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但应从轻处罚;对于不满14周岁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 人,除法定的八种严重犯罪外,对其他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犯罪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不单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预防制度如果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研究,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践。要将理论转化为司法实践和社会 社会行为”制定了各种形式的惩戒项目 ,其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还对监护人进行的裁决,并剥夺不尽职父母的养育责任,将未成年人转移到其他家庭或社会收养部门收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4.html -
了解详情
往往是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时,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要预防和减少 产生的人民陪审员或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人民陪审员。这样在参加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教育、感化未成年被告人的作用,同时提高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