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程序定之。前项行政争讼程序已经开始者,于其程序确定前,民事或刑事法院应停止其审判程序。由此不难看出,台湾地区对于先决问题的处理 [J].法商研究,1996,(6):38. [11]施金才,陈晓宇.关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思考[A].行政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5.html -
了解详情
支付救治费用。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和协调实体上和程序上的一系列问题。这样予以规定的理由,在于现代民事诉讼对当事人适格问题的科学认识和分类。在 21日《人民法院报》。 [20]例如,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法院曾经审理了这样的一个案例,判决书编号为[2005]东法民三初字第1927号。 [21]参见陈小君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0.html -
了解详情
停止的效力也及于全体;上诉的不变期间,也以最后一位共同诉讼人收到判决书之日为起算日。 上述德、日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必要共同诉讼 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蔡彦敏,洪浩.正当程序法律分析当代美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我国学界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8.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众多讨说法的秋菊的出现,对于我们法治国家的建立,实在是善莫大焉。民事诉讼一方面需要具备处理大规模且复杂的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又需要处理零星细小的事件 小额诉讼的终局裁判,不得提起控诉。对于小额诉讼的终局判决,从收到判决书或笔录送达之日起在两周不变期间之内,可以向作出该判决的法院提出异议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49.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无法对民事争议作出实体判决;若设立行政诉讼中同时解决民事争议,对民事争议在行政判决书中作出判决,这违背了行政诉讼的目的 类、工伤确认类交叉案件,笔者试作探索如下: 1.关于房屋登记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动产物权纠纷大幅增加,有关不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20.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障碍。从法院方面来看,长期以来形成的在民事诉讼中的独家办案、强调内部监督制约为主的格局,使之难以接受民事检察监督这一外部监督形式,甚至规避 一个机关独自处理案件,失去监督和制约机制造成的。因此,为避免陷入法院判决书成为一纸空文的困境,为维护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严肃性,确保检察机关能有效行使审判监督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8.html -
了解详情
、对《修改决定》的具体解读 《修改决定》一共有19个条文,分别涉及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共计4个部分的 要求的(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应当主要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且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判决书、裁定书等。其三,上述规定中虽对提交书面意见有时限要求,但这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0.html -
了解详情
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提出,司法官对其合并审理,并在同一份判决书中作出判决。[23]明朝官员佘自强所著《治谱》中曾记载牵告多人,不准,[24]清人黄六 之结果即不得不服。 [16]大致可分为肯定说和否定说,具体可参见吕太郎:《民事诉讼之基本理论(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6-67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2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当事人虽然在 民书局1996年版,第363~367页。 [5]张卫平著:《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38页。 [6]杨建华、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2.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作为监督主体的理由及其必要性表现在:(1)检察机关是宪法、检察院组织法及民事诉讼法确定的法律监督机关,作为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具有正当性,对错误裁判和 的方式之一,实践中大量的民事诉讼也是通过调解结案的,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经签收后具有与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