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笔者结合从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实践,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实务问题作一探讨。 一、如何看待 存在被害人强迫要挟被告人甚至法官从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平的情况。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必须承认与重视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民事赔偿金的支付情况对被告人刑罚裁量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04.html -
了解详情
一、管辖权异议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何谓管辖权异议?对此,学术界仍有一些争议。主要有三种定义:第一,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本诉被告对 对其主体的限制条件,而应当理解为对其提出时间的限制[7]。而对于民事诉讼法第243条,因其是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确认默示协议管辖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73.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因此,我国刑事法律对由于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不予救济,与法律的公平原则和人文精神相悖。 第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限制精神损害赔偿会导致不可调和的法律 受理。(3)被告人主观上具有过错,而且达到严重的程度。对于严重的程度的理解,应限于故意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过失。(4)客观上要求有侵权行为,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28.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和职责,其他人无权随意干涉;另一方面,法官自由裁量证据的行为受到法律规则尤其是证据规则的制约,其行为必须符合基本的证据规则。这种现代自由心证既能保证法官的 自由心证原则的误解,借鉴现代自由心证的合理因素,并对其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造,以次为基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 关于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66.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的事由,依法退出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制度。考察各国的理论与实践,回避制度主要是为诉讼公正服务的,普通法传统中作为正当程序原则之一的“任何人不得成为审理自己案件 制度的规定很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严格执行,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这一制度,笔者结合审判实践以司法公正为标准对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8.html -
了解详情
回避制度的规定很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严格执行,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这一制度,笔者结合审判实践以司法公正为标准对相关问题 且必须在庭前固定期限内提出。我国民事诉讼中设立这一制度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因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的一项基本的诉讼权利,它意味着“当事人有权依法选择审判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0.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其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赔偿而进行的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立是贯彻诉讼经济原则,避免人民法院、当事人、证人等重复劳动,也 规范。2.赔偿数额表述不到位。从调阅的44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情况来看,总的来说,赔偿数额是基本适度的,没有发现明显畸轻畸重的现象。如在44件案中,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对同一再审事由(新证据、主要证据)产生多种理解。值得庆幸的是,立法机关对此已开始关注。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对部分案件决定再审以后可以 程序的思考,载《法律适用》2013年第4期。 {10}包冰峰: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反思,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1}张建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56.html -
了解详情
这已成为推进证据制度改革、确保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的关键。2002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里确立了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在司法 人的过错、因果关系、损害事实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的,在证明要求上设置为达到基本存在即可。 【作者简介】 张显伟(1969-),男,山东微山人,广西民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47.html -
了解详情
上具有共同的使命,但是,两者在适用范围上应有必然的区别。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行的是当事人处分原则,受害人是否诉、怎样诉、诉什么有着决定权,这种处分权作为受害人享有的一 ,还不如多破一件刑事案件有实效。到了起诉阶段,检察机关认为案件基本定型,拥有强大侦察能力的公安机关都追缴过了,能追都追了,不能追的也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