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身份确定案件、家事案件等。1810年法国《刑法》规定检察机关应当保证涉及公益的判决得以履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只要检察机关认为判决 民事诉讼法典》,改变了以往的超职权主义传统,围绕着民事诉讼中两大重要的原则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进行修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一直来,检察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之制约和监督不应采取命令和服从的方式,而应通过审级制度的设置和当事人诉权的充分保障来实现,以保证审判独立原则的落实。因此,如何确保法院在行使 《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法)颁布期间,虽然有关民事诉讼的法律文件并不否认对裁定的上诉制度,但是却根本没有规定当事人可对何种裁定提出上诉,因而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7.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识过程而言,有错必纠是不可能的。其次,民事诉讼的特点是依靠当事人主观互动,当事人通过行使程序权利而处分实体权利,当事人通过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 民事再审程序是作为一种非常救济程序而存在的,这也是我国二审终审原则的核心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味着当事人应当在正常的救济程序即一审、二审程序中提供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55.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自由裁量,并且不得背离宪法及法律的整体秩序和精神。 民事诉讼中,纵然当事人享有高度的意思自治,依法可以自由地处分其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但是在国家强制性 权益。这是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所不及的。法律社会遵守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在解决民事纠纷领域中,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终方式,诉讼的结果是解决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38.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即国民享有平等权,在民事诉讼法中则体现为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与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相对应的是司法消极性原则,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可以认为是宪法自由权在民事 而且这一趋势日益呈现出普遍性,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诉权上升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①可以说,在事实上,所有国家都承认国民享有诉权(司法救济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37.html -
了解详情
进一步扩大。当事人在因私权纠纷而提起民事诉讼之前或在诉讼中,往往会面临对方当事人将其责任财产隐匿或者处分,或者继续变更涉讼的请求标的的状况,使当事人日后取得的终局判决 前或诉讼中,又无论在本诉中或在反诉中申请行为保全都须为本案的适格当事人。原则上,案件已起诉的,应为适格原告或适格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87.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判提出抗诉,显然是违背了私法自治的处分原则,是国家权力对私法权利的干预。另一方面,即使一方当事人在上诉期间不上诉,在裁判生效后又向检察院申诉 一种事后监督。对这种事后监督案件的再审应当体现民事诉讼的两便原则,即使利当事人诉讼和便利人民法院再审审判。由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对案情比较熟悉,审理起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8.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制约,往往容易造成泛滥。 (2)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是对私权的不当干预,侵害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有悖于处分原则。 (3)检察机关抗诉监督的 界定主要证据不足﹖由于法律没有将其具体化,这一再审事由完全由再审程序各方主体的主观认识来推断,于是一宗再审案件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各执一词可以导出各种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3.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判决在日本也称追加判决{5}(p.224){6}(p.95)。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则更直接明了地指明了裁判遗漏通过补充判决加以救济,其民事诉讼法 ,法院遗漏裁判部分且不依据职权主动作出补充判决实质上是违反了当事人的处分原则。遗漏裁判的诉讼标的已由原告在起诉时向受诉法院提出请求法院作出裁判,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6.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观点对于分析责任方式特别是多种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原则的关系具有启示性。 在古代,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即应承担责任。近现代学者将此称为结果责任。 法律没有冲突,因为《物权法》没有规定排除妨害、消除危险和返还原物都不适用诉讼时效,《侵权责任法》也没有规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和返还财产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