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不同,犯罪性质也不相同。应当尽量避免在罪名中出现犯罪主体、罪过。但如果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或者罪过形式上,为了有利于划清此罪与彼罪 例如,日本1974年改正刑法草案第320条规定:(窃盗)窃取他人之财物者,为盗窃罪,处十年以下之惩役。[19]德国刑法(1974年4月22日修正公布)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23.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不同,犯罪性质也不相同。应当尽量避免在罪名中出现犯罪主体、罪过。但如果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或者罪过形式上,为了有利于划清此罪与彼罪的 ,日本1974年改正刑法草案第320条规定:(窃盗)窃取他人之财物者,为盗窃罪,处十年以下之惩役。 [19]德国刑法(1974年4月22日修正公布)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72.html -
了解详情
只能是爆炸罪的预备犯。显然,在论及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区别时,张文采取的是一种实质主义的理解。从实质上而言,预备行为是一种为实现犯罪作准备的行为, 有很多性质严重的犯罪,其法定最低刑也很轻,如盗窃罪、诈骗罪等的最低法定刑幅度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15条第2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665.html -
了解详情
捐赠给单位的情形,不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正如盗窃罪犯将所盗财物送给第三人的场合也构成盗窃罪一样,犯罪所得的去向只是财产犯罪既遂之后处理赃物的一种 实施诈骗罪的仍然构成诈骗罪一样,单位为了第三人的利益而实施集资诈骗犯罪的情形,也是完全可以存在的。因此,以为了单位利益为准来区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826.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也十分有限。[5]单位犯罪固然是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而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新的犯罪类型,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不同不仅表现在犯罪主体上,而且表现在由于 资不抵债而涉嫌合同诈骗2000多万元不能归还。侦查机关以抽逃出资罪和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以两罪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仅以抽逃出资罪判处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24.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也十分有限。[5]单位犯罪固然是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而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新的犯罪类型,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不同不仅表现在犯罪主体上,而且表现在由于 资不抵债而涉嫌合同诈骗2000多万元不能归还。侦查机关以抽逃出资罪和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以两罪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仅以抽逃出资罪判处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1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犯罪共同性等理论纳入考察范围,忽视单独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必然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只有在共同犯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 之便的盗窃、骗取、侵占等行为,易导致伙同贪污一般主体的行为同时符合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为防止司法机关将贪污共犯认定为盗窃、诈骗、侵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39.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确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这三个小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刑法典与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之间有着不同:从主体方面来说,刑法典是由国家最高 这也主要有二层含义:一是指使原来协调的法定刑变的不协调,如将盗窃罪的法定最高刑提高至死刑,破坏了其原来与抢夺罪、诈骗罪在法定刑方面的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5.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强制方法与取得财物之间虽然持续一段时间,也不属于同一场所,该情形下也应被理解为当场取得财物。二、抢劫罪相关问题1、本罪抢夺罪的区别首先,二者 罪,但是笔者认为,并不意味着行为人一定要达到上述三罪的既遂状态,而是意味着只要行为人有犯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的故意和行为则可。其二,行为人必须当场使用暴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984.html -
了解详情
制售伪劣商品、破坏动植物资源、走私等犯罪;1987年为贪污、行贿受贿、投机倒把、诈骗罪;1988年为偷税抗税、假冒商标罪;1991年为毒品犯罪;1992年为伪造 罪必究上,以解决打击不力的问题,在此前提下实现从重、从快的司法追求。这是与关于普通刑事犯罪的依法从重从快方针的区别之处。在查处普通刑事犯罪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