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近年来的统计数字表明,暴力犯罪中以青少年为多,且具有一种低龄化并且向校园蔓延的趋势。 三、 暴力犯罪发生的原因 暴力犯罪的发生实际上是有一定的 未果激愤之下用电焊机砸死工头。 6、 暴力犯罪人的个性缺陷 暴力犯罪人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易冲动,缺乏以致能力;性格孤僻、心胸狭窄、自卑感强、疑心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6.html -
了解详情
不稳定、又有极强的依赖和对抗心理的矛盾统一体中;从犯罪的原因及其责任基础看,未成年人作为尚未成熟的社会成员,引起其犯罪形成的社会责任远远大于其个人因素 =130. {6}张明丽.对我国未成年人犯减刑、假释制度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2). 【作者介绍】胡春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949.html -
了解详情
】未成年犯;矫正;激励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一、未成年犯矫正心理的学理分析 所谓未成年犯矫正激励,就是未成年犯管教所为了强化未成年犯的矫正动机 犯罪原因后面有着必然的动机支配。另一方面,与其他成年犯罪人的犯罪相比,他们的犯罪动机又与他们的心智不成熟相关,具有明显的幼稚性。已有的青少年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62.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重要渠道。 在我国,已经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推行并获得广泛赞同的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查员制度实际上也是社会介入量刑过程的一个重要体现。[6] 此外, 轻的主张,应当由被告方提出证据予以证明。[11] 如此分配证明责任的主要原因在于。1.规定诉讼各方对于自己的量刑主张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可以促使双方审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3.html -
了解详情
惯犯、累犯以及亡命之徒,应当重刑惩处。对于偶犯、初犯,应当从轻发落。尤其对于青少年犯罪,应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最大限度地予以宽缓处理。 三是 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试点经验已经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7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标签以及集中关押带来的交叉感染不利于教化的弊端,最大程度地挽救失足青少年。 三、试行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 被告人的经济状况可能导致刑罚适用不平等的问题 一个不可救药的罪恶的人,反对给被告人及其所处的现有社会关系戴上灰色的帽子,[4]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业恶习,使其将来能顺利回归社会。刑事和解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02.html -
了解详情
就开始进行相关的教育,但始终不断有人加入瘾君子的行列,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一些心理因素也起着决定性的误导作用:一是出于好奇心,抱着一种探索 毒觉悟,自觉远离毒品,积极检举揭发毒品犯罪。在各个学校,利用图片,一些典型案例、上法制课等进行相关的毒品知识宣讲,让青少年从小就知道毒品是什么,了解其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17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上升,在我国一贯奉行的严酷刑罚的报复主义受到极大的挑战,比如严打之后,我国青少年犯罪比率一度下降,之后又逐年上升,而且呈现团伙性、低龄化等特点,我国司法 教育感化挽救政策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的原则。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心理的生长和发育期,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能把他们与成年人一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9.html -
了解详情
就开始进行相关的教育,但始终不断有人加入瘾君子的行列,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一些心理因素也起着决定性的误导作用:一是出于好奇心,抱着一种探索 毒觉悟,自觉远离毒品,积极检举揭发毒品犯罪。在各个学校,利用图片,一些典型案例、上法制课等进行相关的毒品知识宣讲,让青少年从小就知道毒品是什么,了解其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09.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缺陷直接影响他们婚姻的质量与家庭关系的和谐(如央视《心理访谈》栏目中播出的一些访谈者的心理问题都与他们童年一次次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祖孙 道防线,而家庭作为第一道防线,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十分关键。应时势所需,亲权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二)亲权履行缺失的原因 造成亲权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