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设定的标准和要求行为或不行为。正如台湾学者所认为,现代刑罚之尽其维护共同生活秩序之机能,所用方法实有多端:对于规范价值方面,所用以表现者为道义的非难 或者该犯罪结果发生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对这种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的情况,应将行为人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这种努力上升规定为法定的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6.html -
了解详情
障碍未遂与中止未遂的划分,当然只存在于不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立法和理论中。 , 犯罪未遂类型中的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是以行为实际上能否达到犯罪既遂 危害社会的犯罪性质。在对象不能犯未遂中,行为人主观的犯罪故意和客观的犯罪行为的共同具备与紧密结合更是显而易见。总之,不能犯未遂与能犯未遂一样,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身权利而且包括第三人的自决权;绑架他人之后,尚未开始勒索之前,应当有成立犯罪中止的 余地。 关于绑架罪,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一些重大的分歧和模糊的认识 来解释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尤其要重视法定刑的制约。绑架罪的法定刑与罪状共同构成了关于绑架罪的现行立法模式,不能脱离法定刑孤立地解释罪状。因为法定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32.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也是决定行为人刑事责任量(大小)的原则。同时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都要予以定罪,却没有把犯意表示也视为犯罪, 的角度来看,业已具备了主客观的构成要件,应当予以定罪与处罚。 我国刑法在对共同犯罪的规定上,同样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刑法第25条规定了只有故意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1.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中国大陆刑法中关于故意、过失犯罪的区分,共同犯罪制度,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犯罪形态的划分,自首从轻、累犯从重、缓刑、减刑 责任总是与刑罚联系在一起,刑罚是一国统治阶级规定在刑法中,专门用来对付犯罪行为的强制手段。它不仅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同时,还可以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乃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0.html -
了解详情
中,其中有30个是表明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情节,占441%。例如,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3]偷拿自家的财物或者近 里亚对于解决量刑偏差的难度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在阐述什么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时,无限感慨地说: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真理,尽管认识这类明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669.html -
了解详情
刑的50%以下。 9.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中止犯,应当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 10.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 ,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17.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878.html -
了解详情
是多种多样的,对悔罪表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认罪态度好的情况;犯罪中止情况;投案自首情况;立功情况;坦白交待情况;积极退赃情况;积极抢救 、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不适用缓刑。 ②在1997刑法修订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39.html -
了解详情
是多种多样的,对悔罪表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认罪态度好的情况;犯罪中止情况;投案自首情况;立功情况;坦白交待情况;积极退赃情况;积极抢救 、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不适用缓刑。 ②在1997刑法修订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76.html -
了解详情
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还可以是个人和单位共同犯罪。不同犯罪主体构成的经济犯罪都有可能涉及到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但考虑到司法实践已经将 与经济犯罪案件发生牵连时,民商事纠纷案件应销案或中止审理,中止审理的案件要等有关联的刑事案件审结后才能恢复审理。“先刑后民”已成为法院审理与经济犯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