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人员对原判认定的主要事实失实,适用法律错误,判决、裁定明显不当,按审判程序全部改判或发回重审( 刑事案件有罪作无罪、无罪作有罪、量刑幅度改判 。三是关于裁判结果的问题,这同样包含法官的主观意识问题: 错案的标准是否以二审或者审判监督程序改变原审结果为准,错案是否以法官的主观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来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5478.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审查。) 而189条第三项中,二审法院对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这也属于较为典型的复审制做法。但是 第二审上诉制度构造{J}.政大法学评论,(113):93. {13}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6217. {14}胡道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66.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被告人的精神司法鉴定意见书以证明被告人不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但法院并没有采纳。笔者认为,二审法院对一审判决的改判基于两点:第一,罪名由故意杀人罪 身份和客观定位。这一点司法解释相对超前,1999年《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16.html -
了解详情
。 高法《回避规定》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确保司法法公正,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现就审判员执行回避制度及 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上诉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在审理该案中,本应依法做出维持或者改判的判决,但由于办案人员分别收取了双方金额不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02.html -
了解详情
一审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与二审直接查明事实后依法作出的改判,应该说并无分毫之差,因为一旦查明被告人是精神病人,依法均应宣告其不负刑事责任。如果控 十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刑诉法》188条),那么,对被告人这一方,在二审阶段是否也要留足至少十日的诉讼准备期,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在一审程序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9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启动与裁判实体的公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二审在对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 带来更为不利的后果时,人民法院不应当提起再审。但对可能产生的确有错误的判决,应当通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予以变更。这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一方面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html -
了解详情
了提审,经审理认为原判漏列了当事人或认定事实不清,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审理……。上述"案件旅行"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审监实务中"无限 的法定化》,载《法学》2000年第2期,P18. [03]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4、20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77条、179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3.html -
了解详情
的9256部视频为淫秽物品。一审张家港市法院判决有期徒刑10年,二审法院维持10年判决,被告人申请再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后改判两年两个月。 ④杨某花狐 违法,最终该证据未被采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第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73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监督程序,一审法院没有这个权力。如果原来是—个一审案件,没有经过二审法院,一审的判决裁定,一审就发生法律效力,那么一审法院的院长和审判委员会能够提起 、裁定的执行。中止执行的例外: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在押,再审可能改判宣告无罪的,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原裁决后,可以取保候审;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4185.html -
了解详情
,案发前退出部分赃款,案发后配合追缴涉案全部赃款等从轻处罚情节,故一、二审法院依法作出如上裁判。 指导案例4号 王志才故意杀人案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 于2011年5月3日作出(2011)黑刑三终字第63号刑事判决,以故意杀人罪改判被告人李飞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时决定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7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