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单方依据其调取的证据,自行认定案件事实的纯职权活动。仔细观察整个刑事诉讼证明活动,在国家机关证明背后,存在着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活跃的参与。 责任的确定,对于解决当前证人、鉴定人不出庭问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虽然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8.html -
了解详情
在证明主体问题上的某些模糊认识。 (一)实质性的当事人 1.公诉人。虽然我国刑事诉讼理论出于种种考虑,认为公诉人不属于当事人。[15]然而在公诉案件中,检察人员 法官也享有类似的权利,不能将其作为法官承担证明责任的标志。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8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都享有接受由公平的法院进行迅速的公开审判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该法的目的是正当且迅速地适用刑罚法令。因此,迅速司法是日 的传统,证据展示制度的构建以及犯罪嫌疑人国选辩护制度的确立拓宽了辩护律师参与刑事司法的范围。 其次,法律改革有助于司法民主。通过改革检察审查会制度,赋予其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98.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决定而无须经过法院批准。这违背了正当程序要求,公正性自然难以得到保证。第59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 审查是检察审查所无法等同和替代的,两者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刑事诉讼法第109条又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4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本文现就笔者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略陈己见,以与同仁探讨。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 的精神损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获得赔偿,但是根据(法释[2002]17号)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9.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对检察机关定位的一项基本理念 . 如果说,检察官客观义务的理念适用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包括审判中充当公诉人角色的活动,那么,检察官的中立性则仅适用于 的裁决者,而且还表现为它有义务对整个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如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8.html -
了解详情
,以保证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当然,由于适用法律包括适用实体法和诉讼法在内,所以这种能动性不可避免地在某些程序性问题乃至证据裁断上也有所表现。但 类似又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4条。 [36]参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款之规定。 [37]张榕:事实认定中的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5.html -
了解详情
令看守所难以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催办超期案件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看守所对人犯达到法定羁押期限即将到期而案件又尚未审理终结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其他强制措施的配套规定、建设不完备,未能广泛应用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以及可能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17.html -
了解详情
的论述。并对诉讼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几个问题试作略论及对我国刑事举证与证明的时限制度加以探讨。 [关键词]举证责任 证明责任 等级性 责任主体 责任分配 机关充当证明主体。 自诉案件中的责任分配问题与公诉案件有所不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17l条的规定,在自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由人民法院承担,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73.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审查。刑诉法基于分权理念对逮捕措施的执行权与决定权实行了分离。根据刑诉法第59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 。但在我国,由于缺乏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超期羁押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刑事诉讼法第124条虽然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