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定公物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对该行为不以挪用公款论处,如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责任人员,应依刑法273条规定,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归个人使用的,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981.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这种职责,比如企业人员的职责是增值和营利,为了突出打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的犯罪,不应当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同并入国家工作人员,只有这样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行为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17.html -
了解详情
很多相对人因有求于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而不得不作出违心的许诺,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打算违法给付,因此行为人根本不可能取得。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定受贿的成立。认为相对人 。当然,有时需要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予以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认定。 三、受而不收如何处理 受而不收,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同意接受相对人的财物,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44.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6月30日《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 是正犯;就贪污罪而言,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是正犯。另一方面,由于非实行行为也具有相对性,就贪污罪而言,被保险人是教唆犯或帮助犯;就保险诈骗罪而言,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16} (4)也有人将其概括为法官的审判职务行为。{17} 3.认知的过程填充涵摄过程 如何适当的解决个案纠纷,是所有法律程序所要解决的焦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8条规定:下列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已经依法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21.html -
了解详情
的必要性或相当性的解释也非常严格。[4]可见,日本是少数有限承认警察执行职务行为时可能适用刑法之正当防卫的国家。不过日本法律对这个问题的规定和解释还是 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更大损失和伤亡。人民警察如何依法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采取必要的保护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治理袭警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67.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财物之后,添加了为他人谋取利益 的要件,旨在说明行为人收受的财物与其具体职务行为之间具有对价或者条件关系。因而,为了体现受贿罪非法交易性的本质,也 的认识。 ?长期借用、占用、免费租用关系人财物,是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受贿数额如何认定?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收受贿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41.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换句话说,贪污罪犯罪构成要件齐备的客观标志,是侵吞、窃取、骗取等犯罪行为造成了行为人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实际结果;贪污罪犯罪构成齐备的主观标志,是 :《刑法》,2002年出版 2、参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 3、参见 根据高检1997年12月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85.html -
了解详情
,但作为县委书记的上级领导,其对县委书记实际上具有直接的制约关系,所以应认定为公务受贿罪。 在斡旋受贿罪中,作为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与直接为请托人谋利 取得多少等方面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国家工作人员斡旋受贿,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这种利益的,便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 斡旋公务受贿罪是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84.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为他人谋取利益,离职后收受他人财物,这种情况司法实践中也不少见。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法律及司法解释均无明确规定,实践中认识也不一致。有一种意见认为 所处的职务,因此,二者都须要求有事先约定才能认定为受贿。之所以作这样的条件限制,是因为离任后对在任时职务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无法控制和影响,更无法控制和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