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预见性理论中,同样有法律价值(政策)的考量。Keeton就明确指出,原告是否为可预见的原告,修正的可预见性规则同样要借助于制定法的保护目的。See 盖然性和可预见性都可以轻易获得肯定答案,甚至在理论上无须再去援引一般理性人的可预见性(即盖然性)与之加以对比再作推论。 总之,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场合,受害人只有在证明其受到特别损害时,才可以得到损害赔偿的救济。[6]可见,对公众生活的妨害只是刑罚制裁、行政规制 与混乱局面,其结果是围绕是否成立侵害排除责任的判断标准,产生了均衡的衡平或均衡的便宜(balancing the equities)的双重衡量法理,旨在对被害与加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50.html -
了解详情
养父母子女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等。基于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而形成的拟制亲属关系是否可以作为形成监护关系的依据之 一呢?笔者认为,收养关系的中各方当事人的 的监护人仅作为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实际结果是减少了责任主体,将会使被害人获得赔偿的机率更加缩小,无疑会使原被告双方的矛盾更为激化。因此笔者建议: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08.html -
了解详情
,来弥补被害人不能从被告人处获得的经济赔偿。被害人国家补偿制 度,或称被害人补偿制度,即指因一定犯罪而受损害之人可以请求国家补偿其全部或部分的 。 例 如,主管部门应当是各级人民政府,因为政府拥有财政权、预决算权,有权决定是否补偿、补偿多少;被害人提起补偿申请的机关应当是人民法院,法院最清楚案 情,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05.html -
了解详情
专有术语不应搬到民法上来运用。但职工工作受害后,不论其是否参加工伤保险,是否认定为工伤,均可以民事侵权为由向业主索赔。在西方国家,劳动法并非独立的部门法 谁赔偿只是一种手段或程序。这种手段或程序相对于获得赔偿这一目的来说处于次要地位。受害人关心的是诉讼结果。社会保障法正好较好的实现了受害人的这种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85.html -
了解详情
前置程序,对于依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起诉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后,当事人可以依据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得到更多赔偿的,可依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起诉不足的部分。 三、司法 注重救济形式,救济效率低下,给受害职工增加救济程序的负担。 四、两类纠纷是否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 不管属于以上哪种情况,工伤认定是前置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77.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诉讼一同审判, 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 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法院办案效率,及时有效惩罚犯罪。 就我国国情而言,这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损害赔偿,而自身各方面又无法支持进行多次诉讼的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0.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采取现金和实物单独或并用的形式。笔者认为,因实物补偿有一个是否合乎被害人需要的问题,实际操作中,被害人与发放机关会出现规模、样式、价值等 部分补偿金。从而避免被害人获得双重给付。同时被害人在取得补偿基金会支付的被害补偿后,补偿基金会还可以代被害人行使民事赔偿请求权,如果这种赔偿金额超过被害补偿金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05.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公司损失的范围。除了对积极利益的归入,对公司损失的消极利益,股东是否可以请求诚信义务人赔偿,赔偿范围如何认定,存在很大困难。公司法第150 的理论观点包括:(1)公司是惟一所有权主体的观点;[37](2)股东与公司双重所有权观点;[38](3)股东所有权观点,[39]等等。显然这些分析仍然是局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93.html -
了解详情
团体的设立及其日常活动需要强行法规制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否可以同结社自由、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以及今天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潮流相吻合是 前揭)第6061页。 [14] 中国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原则至今一直是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即只有国务院(原为政务院)的民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