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论。按照可知论的假定,案件事实都是可以认识的,只要办案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就可以将案件事实全面地揭示出来。根据实践论的要求 被告人,代替了被告人出庭的改革设想;最高法院法官单方面调查证人、核实证据,替换了法官当庭展开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程序设计结果,一种非诉讼化的裁判方式,最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68.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反而规定其负有如实陈述的义务,这一规定很不合理,弊端很大,为办案人员刑讯逼供提供了借口。再加上我们又无判例制度,因而不管司法实践中对这一 11条,对刑事诉讼法作了许多补充性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乃是对具体的取证、举证、质证程序进行了细化。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56.html -
了解详情
。而物证作为一个物整体均处在被动状态,它的任何一点证据意义,都必须通过办案人员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在诉讼证明中加以利用。[9]这就是物证的整体被动性 的程序进行,没有程序的公正,何来实体的正义。 第二阶段:起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终结的时候,应该依法向人民检察院移交进行审查起诉,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7.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限度内不按照程序办案,且不受任何追究。[iv]与制度设计中存在上述问题相对应的是,司法实践中程序违法现象没能引起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的重视, 证人出庭的仅8件,占起诉总数的4.3%;1998年该区检察院共起诉刑事案件197件277人,有证人出庭作证的仅11件,占案件总数的5.5%.[vii]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75.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将这类证据称为“旧证据”。二是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在提起再审程序中根据案情的发展需要,而去调查收集来的证据,这些证据是能够证明已经发生法律 诉讼法第7条规定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14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8.html -
了解详情
,拟传唤出庭接受调查的证人的姓名和住址以及与案件有关的信息等。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中,均不同程度地规定有证据展示程序。如,美国 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要影响的证据”,但它又规定:“人民检察院针对具体案件移送起诉时,主要证据的范围由办案人员根据本条规定的范围和各个证据在具体案件中的实际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42.html -
了解详情
,监外执行的罪犯在已判决的刑事罪犯中的比例一直较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一份调查数据:以辽宁省本溪市为例,2000年至2002年3月底,本溪市两级 办案的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但是,“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甚至“有罪推定”的传统错误认识,在一些办案人员的思想中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和彻底消除。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方法的证据材料都是非法证据[3];二是非法证据是指办案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或以其他不正当方法获得的证据[4]。而对于非法证据的 排除规则的确立,办案人员明确了哪些是非法证据,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才能提高证据运用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指证人、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7015.html -
了解详情
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讯问笔录、法庭笔录 ,公安机关在接到通知后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如果人民检察院认可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的,必须在接到公安机关说明理由的答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8897.html -
了解详情
申请调取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但未随案移送的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8)是否申请向证人或有关单位、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材料;(9 ,可以以原审法院违反法定程序为由,要求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对原审判决宣告无效。虽然这种救济的可能性较小,但这也是选择办案人员头顶的达摩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0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