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樊篱,提高了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宣告了诸如宣誓这样的证据外的制度的终结。继尤理乌斯。格拉查(JuliusGlaser)提出证明 。这种观点侧重于解决当案件事实于最终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判决何方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因而称之为结果责任说。笔者认为,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是两个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6.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上若干重要基本人权不仅在于保护个人自由权,对抗国家,而且也是国民社会生活的规律原则,对于私法上交易亦有直接规范性,私法之法律行为亦不能违反此项 确信自由裁断。〔9〕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正式确立证据排除规则,而且总体观之,对于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以及证据排除的规定,各国均不如刑事诉讼法那般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2.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自由首先是“处分原则”,包括“引导诉讼的自由”、“提出证据的自由”、“暂时中止诉讼的自由”以及“最终停止诉讼的自由”等。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对自己实体权利和 并不仅仅是当事人(包括律师)私人的事情,民事诉讼中的平等和对等原则决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在程序自由主义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对抗制也不意味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8.html -
了解详情
”更准确些;二是不应只针对审判活动,也应当包括民事诉讼中的其他活动,如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证人、鉴定人的活动等,均应进行检察监督。邱星美说,检察院 欺诈罪,前一罪状可表述为:当事人毁灭、伪造、隐匿证据,通过民事诉讼借助审判机关的强制力以达到非法目的,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后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2.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在充分解决程序、效率方面的问题之后,着重解决证据方面的问题,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措施就是强化“举证责任”,举证责任一向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问题,举证责任的分配 应由提出该主张一方承担结果责任即该主张不成立,从逻辑上看,一个主张的相反主张不成立,则可推出本主张成立,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足以推翻举证事实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0.html -
了解详情
的做法,调解被社会普遍接受,致使诉讼活动或审判活动基本上偏离了诉讼或审判特有的机制。其间,虽有一些学者论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现实和理论问题,但总体上脱离 变更的基本理由。第五章阐释和讨论民事诉讼证明法理。证据法律制度的宗旨是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证明权,保证法院公正、及时地认定案件事实,为法院适用法律作出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
在讯问证人之前,法院须用裁定说明它认为哪些是争执点以及它将调查哪些证据。为落实上述原则,必须把民事诉讼分成3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当事人提出诉讼文件 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申请执行作为权利,当事人既可以申请,也可以放弃。这是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同时,由于有些涉及到公民生活急需的“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9.html -
了解详情
性的法律判断,是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为目的,而终局判决正是这种判断。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有权随时提出证据,那么终局判决就可以不断地被撤销, 调查取证制度。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有时无法向有关单位、组织收集自己需要的证据,如房地产档案、银行存款、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等,需要人民法院代当事人收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1.html -
了解详情
并进一步明确和整理争点,以简化诉讼程序。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还起到了保全证据和促进和解的作用,而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也可使公诉方根据 证据”,[36]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六)专家证人与鉴定制度之改造英美证据法上的证人通常可以被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非专家证人(lawwitness),即一般的了解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4.html -
了解详情
”[12](P491)正是由于交叉询问制受到各种排斥,交叉询问制度并没有实际发挥多大的积极作用,反而把消极作用留了下来。⑤日本引进了该制度达半个世纪之久 基本含义却与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辩论主义在本质上大相径庭。原苏联民诉法学者一般认同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有权引证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处分证据;检察长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