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债务人1个月内只还了5万元,还欠1万元。债权人要求恢复执行原生效判决书,但债务人不同意,只愿意再还1万元钱。那么,该如何处理该案呢? 必要再另起炉灶,制订单行的强制执行法典,至于执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一并考虑。 尽管存在反对意见,总的来看,主流的观点主张制订单行的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3.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15]何文燕:《民事诉讼理论问题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178页。 [16]参见杨 民事判决书。 [28]参见包万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若干问题探究》,载《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3期。 [29]张卫平、陈刚:《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9.html -
了解详情
信,应当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所以,法官为了消除其怀疑,往往需要自己去做一些调查核实工作。 当事人在诉讼中提供虚假的证据,是各国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 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10]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调研课题组:《关于证据真伪审查与伪证追究的调研报告》,载《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7.html -
了解详情
收集的证据可能对双方当事人都不利,例如,在怀疑原、被告试图通过虚假诉讼来骗取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时,法院所进行的收集证据的活动。 第二,程序的启动 的具体情况。[17] 2.虚假陈述、虚假证言难以发现。由于诚信的缺失,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作虚假陈述,故意确认一件从未发生的事件或者故意否认实际上发生、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6.html -
了解详情
和地区的立法规定及其理论上的通说认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原则上只及于判决书主文部分所表述的判断事项,即原则上仅限于判决主文所判断的诉讼 编辑,1977年版,的297~298页。 [30] 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9页。 [31] 参见张卫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0.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面可以使当事人对案件的争议点一目了然,便于当事人针对争议点举证质证,进行诉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法院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准确 第138条规定:判决书应当写明:(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实际上,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到判决作出、执行完毕,民事诉讼案件的案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27.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对案件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应当在判决书或者裁定书中写明对新证据的确认,不应当认为是第一审裁判的错误。依据同理 是相对与实体问题而言的,不直接涉及实体权利义务。这些程序性问题的规定也体现了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性,例如,关于管辖的规定。因此,在将违反程序正义作为再审事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4.html -
了解详情
的移植问题。对制度移植的研究,原本应当属于法理学和比较法学的研究领域。作为从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笔者来讲似乎有越界涉足之嫌,但考虑到法理学和比较法学在论及制度 时间最迟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中法庭辩论结束之时。但在审判实际中,在判决书形成之前,当事人实际上都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正是这一配套制度的缺陷,阻碍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6.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的。 根据我国现行民诉法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应当是事后监督。因此,检察机关可以抗诉的裁判必须满足事后监督的要求 突然袭击的做法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已日益暴露出其弊端。第一,法院判决书认定的事实是根据证据规则认定的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只要原判决是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方式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国家法律的控制和规范。审判行为不但涉及到当事人双方诉讼权利义务关系,而且必然最终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发生影响。同时,审判行为 ,判决行为的静态结果体现为民事判决书。这种行为建立在法律强制的基础上,最具强制力和权威性。裁定行为是人民法院对有关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