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庭审中法官审查认定证据行为的规范上。在职权主义庭审模式下,为了追求案件事实的客观真实,立法上往往尽量减少对法官审查认定证据行为的限制,有关法官审查认定 年民事证据法》第9条规定,构成商业或者公共当局的记录的一部分的文书,在民事诉讼中可以被接受为证据,无须进一步的证明。[21]在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21.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保证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为证据 ,虽无其它证据证实,也应对此事实予以确认。这就要求法官具备较高的驾驭庭审的能力,一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能够及时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31.html -
了解详情
、口头、对席、直接”等各项程序保障原理,逐渐走向实质化。我国民事诉讼也由此真正开始形成了以庭审为中心的程序结构。开庭审理作为作出实体裁判的必要程序前提, 权利,必须慎重对待。另外,最高法院颁布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37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8.html -
了解详情
、口头、对席、直接”等各项程序保障原理,逐渐走向实质化。我国民事诉讼也由此真正开始形成了以庭审为中心的程序结构。开庭审理作为作出实体裁判的必要程序前提, 权利,必须慎重对待。另外,最高法院颁布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37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司法活动的问题,但司法部门可以规定应付此类提问的合理原则,并可限制对具体诉讼案件的提问。宣言还建议,为实现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尊重人权之间的平衡, ”三个大标题,描述群众对张的“声讨”、张在法庭的“诡辩”以及群众对未能直播庭审实况的“失望”情绪。(4)文章这样描述张开科出庭时的形象:“站在被告席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87.html -
了解详情
”是法院建制中的惯常称呼,无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的刑事庭、民事庭或其它庭,都可以称之为“人民法庭”,这是一个特别的有中国特色的司法 人均有代理律师出庭代理其进行法律诉讼,那么在庭审中,法官就处于十分主动的地位,因为律师已经提前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案件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格式化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76.html -
了解详情
在工作完毕之后,庭审之前向当事人出示,以避免发生因当事人对该类证据准备不足产生的来自法院的“突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许多法院借鉴了国外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 原则,如出现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少数人意见必须详细记录在卷。”“在评议案件时,合议庭组成人员都应当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应当沉默或在表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2.html -
了解详情
轮轮的举、质证结束后,才发现相当多的无关证据占用了大量的庭审时间。虽然现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同时规定被告在答辩状中自认或部分自认的,可以免除或部分 权利,必须慎重对待。第三,最高法院颁布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37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2.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上和实务中一般都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也即当事人不仅可以在庭审前提出证据,而且可以在庭审过程中提出新的证据,不仅可以 有较为完备的发现程序和证据开示制度。美国1938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将“发现程序”法典化,规定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出示案件的证据和信息,在1993年的修改中,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82.html -
了解详情
:“对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但是,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必须确定在庭审之前。证据交换之日,就是举证期限届满之时,当事人在证据交换日前不提供证据的,应承担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