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特殊保护的权利,不可避免会带来当事人滥用上诉权的后果,增加上诉法院不必要的负担,不符合民事诉讼所追求的效率与效益的目标。而且,假如认定一方上诉攻击即 》第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当事人虽然在第一审判决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2.html -
了解详情
此种情形,由于出现了争议,应由承包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以确认法定优先权的存在及其数额,待获得生效胜诉判决后,始能申请法院依法拍卖。 梁慧星教授认为该条建设工程 ,假设债务人1个月内只还了5万元,还欠1万元。债权人要求恢复执行原生效判决书,但债务人不同意,只愿意再还1万元钱。那么,该如何处理该案呢?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3.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当事人,还是大陆法系中的从参加人、辅助参加人,都不是法院依职权主动追加的。比如,在法国民事诉讼中,非第三人任意(或自愿)参加诉讼的方式 年版,第328页。 [27]参见河南省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许民二初字第137号民事判决书。 [28]参见包万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若干问题探究》,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9.html -
了解详情
信,应当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所以,法官为了消除其怀疑,往往需要自己去做一些调查核实工作。 当事人在诉讼中提供虚假的证据,是各国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的 追究的调研报告》,载《证据科学》2008年第4期。 [11]在德国民事诉讼中,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契机在于法官对当事人违反真实义务的具体怀疑。参见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可能对双方当事人都不利,例如,在怀疑原、被告试图通过虚假诉讼来骗取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时,法院所进行的收集证据的活动。 第二,程序的启动不同。依申请收集 应用版) 2007年第15期。 [21]参见徐子良:《证据规则与社会诚信以法院在民事诉讼中调查取证权的定位为视角》,载万鄂湘主编:《司法解决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6.html -
了解详情
和地区的立法规定及其理论上的通说认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原则上只及于判决书主文部分所表述的判断事项,即原则上仅限于判决主文所判断的诉讼 编辑,1977年版,的297~298页。 [30] 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9页。 [31] 参见张卫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对案件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应当在判决书或者裁定书中写明对新证据的确认,不应当认为是第一审裁判的错误。依据同理 程序。法院的决定是对当事人申诉是否符合条件予以审查的处理。其二,法院在整个民事诉讼中的基本地位应当是中立的裁判者。中立本身就表明了中立者应当是消极被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4.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判决行为的静态结果体现为民事判决书。这种行为建立在法律强制的基础上,最具强制力和权威性。裁定行为是人民法院对有关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裁定 当事人完全自愿。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但因调解发生在民事诉讼中,由法院主持进行而具有诉讼性质,调解协议生效后与生效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0.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现状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再次审理并 与对方当事人是成对立关系的,所以法院在启动时就丧失了中立裁判的立场,使三角的诉讼结构蜕变成了线形结构,有悖民事诉讼的目的。 (2)限制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0.html -
了解详情
错必纠联系起来,作为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而不考虑民事诉讼自身的特点,更是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对法院而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发现生效裁判的 为书面审,对书面审的案件,当事人在上诉状中仅对判决书中的法律适用提出异议和理由,终审法院仅对下级法院适用法律上的适当与否作出评判,不涉及对事实的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