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主要法律事实,而且在民事诉讼领域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涉及民事诉讼的性质和原则以及程序保障等民事诉讼领域的核心问题,在很多情形中甚至构成了这些核心问题 这就背离了国家设置民事诉讼制度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目的。如果从维护人权的角度来看,任何人不得无正当理由因同一争议而受到两次起诉和审判。一般来说,相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重要地位,被确立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诉讼调解作为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人民法院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在审判 、裁定提出抗诉,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对调解书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这一规定,调解书无论是否有错,人民检察院都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82.html -
了解详情
信息不对称与证券市场有相同之处: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和审判人员对于审判人员是否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信息)的掌握是绝对不对称的,如果审判人员不予介绍(披露),当事人就 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72页。(9)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6月北京第1版,第4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1.html -
了解详情
根深蒂固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从笔者主张的民事诉讼法学是从法的角度研究民事诉讼的立场分析,归纳民事诉讼的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具有以下关系:[ 陈述的事实适用法律和赋予当事人权利,所以,诉讼标的是原告向法院提出的审判要求。据此,新诉讼标的理论认为,诉讼标的之概念,不但不应受实体法请求权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0.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矛盾冲突和制度缺陷日益显现,应建立有限三审制取代两审终审制,取消法院提起再审的作法,缩小和限制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院抗诉范围,检察抗诉应限制在法官徇私枉法而 的要求,应加以改造。一、我国民事诉讼救济程序的缺陷何谓民事审判救济程序?即是在民事审判中,有权提起程序启动的主体认为裁判错误而向法院提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0.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的主要学说之一。该说从“正当程序”的观念出发,认为民事诉讼的正当性来自其程序的正当,而不是其结果的正当;民事诉讼程序并不是为了达到正确判断的手段 能被克服掉。[7]如果确立直接言词原则,那么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的制度也就可以取消了。四、民事诉讼的调解应由审判制度变革为法院内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法院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6.html -
了解详情
上,强调党委和人大对审判工作的强力监督。与这种监督思想相对应,我国的审判程序和审判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行政原理来设计的。对此,有学者指出 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398页。 [40] 转引自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载《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8.html -
了解详情
健康发展,调解功能能否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保证自愿原则实现的法律监督措施。 1、明确规定禁止当事人之间采取以强凌弱、威逼要挟等不正当手段 启动再审,应该将其列入现行的民事诉讼调解再审条件。一是审判活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且有可能影响调解结果的。如非法剥夺当事人的代理权,公开审理案件未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5.html -
了解详情
范本来分析就足够了。清代民事诉讼程序是一个合适的范本:一方面,这是中国古代诉讼程序最完善最成熟的一个朝代;另一方面,关于清代民事审判的法史学研究成果也是 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代表性的著作有郑秦:《清代地方司法制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梁治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60.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预断,这使再审法官很难保持中立地位,再审过程流于形式,就有可能使法院的再审裁判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使其公信力受到质疑。其次,不论当事人意思如何、不论 的。 综上所述,由法院和检察院代表的公权力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是与民事诉讼目的相违背的。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及时解决纠纷,保护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