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死亡补偿费”,《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赔偿法》称“死亡赔偿金”。 3.精神损害赔偿规定不完善。《民法通则》没有关于对人身损害进行精神损害 对此作了规定。当然,第二种赔偿方式赔偿给付的时间长,易受加害人的经济状况变化、物价变化影响,风险较大,而且加害人以后可能无力偿债或故意逃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10.html -
了解详情
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移转为债权人所有。」。参阅孔祥俊主编,民事经济法律例解与适用丛书-担保法例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第一版, 。 44 我国担保法第五十八条:「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第七十三条:「质权因质物灭失而消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3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救济。 4.对于严重的性骚扰行为,特别是发生在工作场所的性骚扰行为,有必要建立惩罚赔偿金制度。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反性骚扰立法的通行做法。为避免象美国一样出现“天文数字”的判罚,可以参考台湾地区的立法,为惩罚赔偿金设定一个与经济状况适应的、较合理的且能起到吓阻作用的赔偿金下限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92.html -
了解详情
不公平的情况,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层面进行解决。 法律让受害人得到惩罚性赔偿金,因其高于受害人的损失会不会成为不当得利呢?我们认为惩罚性赔偿是在 最合理的选择。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更应给惩罚性赔偿金规定下限,如500元到5000元,各地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具体标准,以期在惩罚性赔偿基数过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87.html -
了解详情
诉,其着眼点并非为了获得多少经济上的补偿,而是为了通过法律手段分清法律上、道德上的是非曲直。法院责令加害人给付受害人一定数量的损害赔偿金,不但是为了对加害 的满足,从而有利于防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促使社会安定。对侵害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制裁,对于督促他们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从而起到促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27.html -
了解详情
和冲突,一些用人单位故意钻法律空子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给或少给劳动者经济补偿或赔偿,有时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也感到无所适从,无可奈何。在 的惩戒,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规定赔偿数额大于劳动者实际损失(包括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可以兼得)的,应从其规定。《深圳规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51.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如果保险标的没有发生损失,它就可以获得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而无须付出经济代价,从而获取利润。假如保险标的肯定会发生损失,而且发生的可能性大于不发生 ,然后围绕着保险标的大作文章,力图在已经付出的较小“经济代价”的基础之上,换取更大价值的赔偿金“收入”。保险标的是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也是保险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6.html -
了解详情
待遇。但是服刑人员所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应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对于有些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来说,他们的损失是无法得到补偿的。尽管法院的判决书上清清楚楚写着他们应得的赔偿金数额,但因为种种原因,法院的判决书成了一纸空文。有些犯罪人及其亲属拒绝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有些犯罪人根本无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263.html -
了解详情
除向劳动者支付正常劳动报酬外,还特别给予劳动者如汽车、房屋、住房补贴等经济方面特殊待遇,双方对特殊待遇与约定工作期限的关联性有明确约定的按约定; 应认定为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应予支持。 17.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符合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810.html -
了解详情
后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用人单位直接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在双方劳动合同解除后要求劳动者一次性赔偿的,予以支持。劳动者 》第1条的规定,对于劳动关系清楚,仅在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等给付数额、时间上存在争议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如当事人请求的单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61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