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人的权利。从法律规范的要求和事物的客观性来说,无论行政主体行使羁束行政权还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对于事实和证据等问题的认定,只能有一个正确结论,而不存在既可以 但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受司法审 查的范围仍很有限以行政诉讼法为例,只是在其中第五十四条中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可以判决变更。另外这两部法律只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14.html -
了解详情
速度跟不上,势必造成立法空白。我国目前立法就仅对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行使程序作出了统一规范,其他行政行为领域尚无法可依。其二,在已经立法的领域, 在作出行政行为前必须客观、全面、公正地调查收集证据,对于涉及利益较大的行政执法行为还应设立听证程序。作为现代行政程序的重要制度,听证程序引入了一些司法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16.html -
了解详情
下采取的措施,非此措施不足以防止危害的发生或蔓延,非此措施不足以保全证据,保障行政主体履行法定职责。因此,一旦发现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需立即采取相应 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再作出最后处理决定。5.独立性。一个完整的行政处理行为比如行政处罚中,行政强制措施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步骤,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该强制措施本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54.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义务,不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其作用仅为法院解决民事赔偿纠纷提供证据,法院应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决定是否采纳该责任认定书,而不是不可推翻的 事故后,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否被追究刑事责任、是否违法以及应否被行政处罚、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能否得到民事赔偿等问题,因此它涉及当事人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437.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的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法院受理此案是正确的。被告行政行为证据不足,程序违法,适用法律不当,法院撤销被告作出的扣押财产、收容审查行为,判令被告赔偿 在作出行政决定时,应制作书面决定,该决定不仅要说明其实质内容(如处罚、强制、许可),而且还要注明诉权、诉期,在法定期限内通过法定方式送达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0.html -
了解详情
准绳。如果不对事实进行审查,何谈以事实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章是有关证据的规定,并要求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如果不对事实进行审查, 式具体行政行为应用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⑤变更判决:只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是行政处罚,且显失公正的情况。但是,显失公正也可以作为撤销的理由,通常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0.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审查范围均受“国王不能为非”的法律传统限制,随后由于“越权无效”原则和“行政行为接受司法复审”原则的确立,而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审查的范围。“越权无效”原则则 、不超越职权,还包括主要证据确凿、不滥用权力。后面两个标准,作为合理性标准似乎更为恰当。行政处罚显失公平,属于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67.html -
了解详情
双重职能易被混淆的客观原因。再者,有些办案人员故意混淆这两种职能,表现为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侦查,以刑事侦查为名插手经济纠纷,以刑事侦查为名干扰行政审判 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举证责任倒置”是行政诉讼的举证规则,无论被诉公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23.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这种清况往往与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有关。但是,假如一个裁判者在收到相关的证据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对事实的判断,则表明存在偏私;有时裁判者可能对特定案件 有关行政活动的立法中,也确立了职能分离原则。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处罚的设定权与实施权分离、行政处罚实施中的调查权与决定权分离的原则。有必要指出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16.html -
了解详情
在空中的文字而已。 甘文法官以未在决定书上盖章的行政处罚为例,说明何为无效行政行为,[37]而《行政处罚法》其实并未对此作确切无疑之规定。可见,司法 与行政相对人接触,[46]若在接触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提出证据足以表明行政决定存在重大、明显违法情形,只是行政机关提供的书面材料没有反映出来,那么,法院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