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也就是说,侦查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都必须作到犯罪 ,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该条的第(二)项规定,主要证据不足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据此可以看出,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表述是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23.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同一性原则,即诉审同一不仅仅是指事实的同一,而且包括对事实的法律评价即罪名的同一,法官审判的事实和罪名均应受起诉指控的限制。英美法系对诉审罪名同一的 的根据。正如美国学者戴维斯教授所言:,我们认为,对于解决裁判事实的争议,其公平的程序要求给每一方一次遭遇机会;此遭遇机会是指在得到法庭注意的适当场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8.html -
了解详情
为基础,实现公诉权主体、公诉权行使程序和辅助机制相互协调的司法运行状态。 1 公诉权能的合理细化 检察改革必须在我国的法律体系框架内,立足于公诉实践, 的满意率为100% ,申诉率为零,被不起诉人的再犯罪率为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12]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9月在北京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0.html -
了解详情
)多发于简易程序案件中,且结案时间短 9起案件,在原审中均适用了简易程序,如刘宁、许慧利与刘铁生、田惠等12人析产继承案从立案到结案 有指导意义,在其它省市并不通用。考虑到虚假诉讼并不是仅涉及某个省市的非法行为,所以建立受害人的申诉制度应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予以明确体现。 2.健全受害人的赔偿制度 虚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1.html -
了解详情
求得一种衡平。 民事再审事由与一、二审起诉(上诉)所要求的诉讼理由不同,起诉(上诉)时所要求的理由是当事人主张成立的事实与根据,不是诉讼程序启动的 再审事由的两个基本标准 笔者认为,申请再审程序不是对案件作出新的、尽可能是终结性的法律评价,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撤销程序,而是应当将其塑造为有限的控制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0.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诉讼地位平等均衡。第四,作为一项救济性权利,诉权是一系列运动的、完整的权利束,其外延包括起诉(应诉)权、指控(抗辩)权、上诉(抗诉)权、申诉权。 种求刑态度,而不是量刑程序审理的诉讼标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官量刑应当参考但不受量刑建议所限。于此同时,检察机关对量刑的法律监督亦不应与量刑建议相衔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7.html -
了解详情
如下。 第一,在当事人起诉后,法官首先询问当事人所主张之请求权内容,然后要求当事人提供或通过阐明义务的履行协助原告寻找到作为其请求权基础的法律规范。在原告提供或者 其心证过程及心证理由外,还必须于庭审活动中通过阐明义务的履行来践行心证公开程序。 从理论上说,承办案件之检察官在审查民事抗诉案件时,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知情权。在审理过程中,速裁案件法官均能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和释明有关法律,使当事人进一步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法律规定,帮助当事人消除一些错误的理解 ,不再以诉讼标的金额为征收依据,同时,对于经调解撤回起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应全额退回。 7.加强对速裁程序运作的监督与管理 各地法院在推行速裁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09.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来说,当事人已不可能通过通常的司法救济方法而只能通过某些特殊程序对其瑕疵进行一定的法律救济,如再审程序。但是,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是否可以对所有类型的终局 效力的债权文书等裁定不能成为再审程序的对象。对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裁定,虽然对诉讼程序是否启动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这两种裁定已赋予了当事人上诉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40.html -
了解详情
种情况:一种是为该组织自身利益起诉,一种是为公共利益起诉。对于前者,我们以行政相对人来解释该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而对于后者,目前行政诉讼法难以 理由中指出本案是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应当适用行政诉讼法的法律、法规,而一审法院却按民事审判程序进行审判,让作为原告的上诉人承担举证责任,并且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