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行政诉讼撤诉率如此之高的一个原因是诉讼双方达成案外和解。案外和解由于没有得到法院的确认,没有确定力和执行力,行政机关一旦反悔,原告无法以同一事实 确认为其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诉讼中达成的调解协议,唯有在协议违法或违反自愿原则的情况下方可通过再审程序予以撤销。笔者以为,这一原则完全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2.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性。而在复议机关进行调解而达成调解协议的,行政复议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即具有 行政复议或税务行政诉讼等传统纠纷解决方式,也可以选择税务争议ADR。无论进入怎样的争议解决程序,按照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各方尤其是纳税人的权利都是受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26.html -
了解详情
天地鬼神相通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它具有迫使人人遵奉的普遍强制性。这就为进入阶级社会后逐渐被改造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确认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思想和历史的 即在合法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记入笔录或制作民事调解书;还有执行程序中的执行和解,对于执行和解有人认为不属于法院调解,理由是执行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88.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双方在这个时候进入调解程序具备了主观条件。如果在检查机关、审判机关的主持下,在双方律师亲属的建议和参与下,也容易达成比较公正合理的谅解协议。《刑法》第 提出,将撤消和解,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并在量刑时作为酌定情节,如此可加大加害方的成本,使其不敢贸然行事。”的办法。但如果把这种手段转移到执行阶段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4.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被视为放弃提交调解或结束调解程序。 (7)和解协议的可执行性 如果当事人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则和解协议具有拘束力并可强制执行。这是示范法对传统调解 这种程序中,一般由同一位中立第三者先作为调解人,帮助当事人达成和解。一旦调解失败,便进入仲裁程序。中立者可以担任仲裁员。这和中国仲裁实践中所讲的仲裁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按照2.2.2.1的内容寻求与被告的和解,或者在法官的主持下,与原告达成调解协议。 3.2.2 作为被告代理人 3.2.2.1接受委托, 2) 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公众通过观察产品即可直接获得; (3) 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217.html -
了解详情
也产生既判力、执行力、形成力。若调解协议未达成,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的,视为申请调解时起诉。 (二)德国。德国法官也很重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在法官宣布 中双方所主张的事实,所作的让步都不进入审理程序,不为审判法官所得知,这样便可消除和解与审判合一的弊端了。和解协议生效后,若一方不履行该协议,另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32.html -
了解详情
首要地位。调解从法理上讲,追求的是当事人之间在强制性的判决之外就纠纷的利益达成合意,这种合意是自愿的而非强制的,否则就有违调解的本意,这是对当事人 效率是和解制度的关键问题,如果和解协议没有执行力,则其与任何需要最终进入审判程序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没有不同,提高诉讼效率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应当规定,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81.html -
了解详情
而创造的概念,是否能进入立法中是值得考虑的。[8]笔者认为,行政诉讼中和解是当事人为解决行政争议而达成的一种协议,它强调的是和解协议的结果;行政诉讼中调解 案件,二是行政行为重大违法的案件,三是涉及公民身份关系的行政案件,四是执行程序不适用调解。[37]有学者将不准许调解的案件给予排除,对剩余的案件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8.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司法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比诉讼外调解协议更强的法律效力,即强制执行的效力,这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并且调解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中成为司法 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34]参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庭外和解促和谐,机制创新谋发展,《人民司法》2006年第4期。 [35]参见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0.html -
了解详情